增城乌榄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一、概况
乌榄Canarium pimela Koenig,橄榄科,橄榄属,原产我国华南,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广州各区、县级市均有种植,以增城为最多。乌榄周身是宝:果肉腌制成榄豉(榄角)可作菜肴及凉果,榄仁可用于高级菜肴及饼饵作馅。肉、仁可榨油(榄仁含油量达60%左右),榄核可作艺术雕刻品,又是制活性炭的好原料。用炭火烘出的榄核油可治皮肤癣疾。其树皮可提炼化学指示剂,代替石蕊试纸。木材可作家具、用具等。
增城是乌榄之乡,乌榄的栽培历史悠久。现存的200多年的老树还能正常开花结实。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20多万担。有西山、黄肉、羊角、竹榄、油榄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西山乌榄最有名气。
西山乌榄原产增城市增江街西山村,故名。又因其榄果尾部有点偏左,又名“左尾”。西山乌榄特点是:皮薄,油质适中,肉纹幼嫩,味道芳香,迟熟,10月下旬成熟。
一、    特征特性
乌榄为常绿乔木,树干高大直立,树高可达10~13米,树冠开展,冠幅可达10~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多。树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纹。有胶粘性芳香树脂。山地乌榄根系深生而宽广,侧根发达。叶为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5~21片,对生,具短叶柄,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先端尖长,基部楔形,一边稍歪斜,黄绿至深绿色。花序多为复总状圆锥花序,每花序有小花数十至二、三百朵。花白色,有两性花和雄花两种,两性花仅占1/10,雄花开后自行脱落。果长卵圆形,基部稍弯曲,与蒂连接处黄色,顶端极尖,残存花柱小黑点突出,果皮灰黑色,果较白榄大,单果重12~14克。
乌榄喜温怕寒畏霜冻,抗寒力较差,一般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积温6500~8000℃,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的地区均可种植。4~5月开花,每花序花期3~7天,10月底成熟,成年树株产400~500斤,高者可达1600斤。 以荔城西山乌榄、正果湖心岛乌榄等优质品种为主。西山乌榄因果身尾部有点偏左,故又名“左尾”。它与其它品种乌榄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用西山乌榄制成的油榄豉是一种地道的乡土美食,享有“山蚝豉”之美称。增城乌榄出仁率高,每担榄仁比一般品种多出半公斤多,为取榄仁的最好品种。增城乌榄始种于明朝万历年间,在荔城普遍种植。历年每逢收获季节,个体商贩设点收购,经过粗加工后转销广东潮汕地区和江苏、浙江等地,产量供不应求。

CQ(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