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高峰,出现在1955年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在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唱腔进一步发展,最终完成了红派艺术的创造。1955年,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在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的前身)工作,对自己的唱腔和舞台艺术作进一步锤炼。这个时期,在唱腔上,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唱腔、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电影等技巧,唱腔表现力更为丰富。这个时期,红线女的戏路进一步开拓,演出了《关汉卿》、《搜书院》、《李香君》、《打神》、《山乡风云》、《刘胡兰》等代表剧目,她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表现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正气凛然的性格特征,唱腔为了与人物性格统一,表现出了婉约之中带有悲壮的刚柔相济风格。现代剧《山乡风云》,更是在现代戏和传统表演程式的结合上获得了标志性的突破,既没有生搬硬套传统行当的一招一式,又使全部表演合乎戏曲规律,演艺服务于角色的创造,使演出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形象丰满、刻画淋漓尽致。《山乡风云》被认为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