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特产--客家艾糍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客家人有清明节吃艾糍的习俗。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发展到现在,人们喜欢在青团里包入自己喜欢的馅,做成美味可口的小吃——艾糍。最怀念家乡清明节前后大街小巷飘满的艾糍香味。艾的药用价值很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曰:“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五月五日鸡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而灸病,甚验。是日采艾悬于户上祛毒气。”

艾,亦称艾蒿、家蒿、医草,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叶约含挥发油0.2%~0.33%,胆碱0.11%,腺嘌呤0.02%,以及维生素A、B、C、D、淀粉等多种成分。中医以艾叶入药,性味苦、辛、温,可以灸“百病”,生肌肉,避风寒,止伤血,医疮疗癣,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的作用,煎、捣汁服有止吐血、下痢、崩血带下的功效。

份量:80个。

材料:艾草1250克,糯米粉1500克,面粉1000克,碱水50克,生油适量。

肉馅材料:猪前腿肉1500克,冬菇20个,冬笋一大条,盐、淀粉、五香粉、蚝油适量。

糖馅材料:花生150克、白芝麻50克,椰蓉100克,白糖100克。

做法:

(一)和面团

1、将艾草洗干净,放锅内加水煲烂,煲时加碱水,加少许油,目的是使艾草保持翠绿的颜色。

2、将煲烂的艾草捞起,沥干水,放砧板上剁烂,或放搅拌机内搅烂也可以。

3、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面粉和成面团。加面粉的目的是使做出来的艾糍不会太粘扁塌。

(二)、肉馅的做法

1、将猪肉剁烂,加盐、淀粉、五香粉、蚝油拌匀。

2、将冬菇放热水内浸发,去蒂剁粒。

3、将冬笋剥壳,切厚片,放清水内浸泡,中间换几次水,然后放锅内加水煲开,再过清水去涩味。然后把笋剁成粒。

4、把冬菇粒、冬笋粒放肉馅里搅拌。

(三)、糖馅的做法

1、将花生仁炒熟,去衣,碾碎。

2、将白芝麻炒香。

3、将椰蓉烘香。

4、将花生仁、白芝麻、椰蓉、白糖混合。

(四)

1、将粉团分成小剂,然后分别包入猪肉馅和糖馅,包成不同的形状。

2、蒸碟内铺上纱布,然后把艾糍放上去。

3、锅内放水烧开,然后放入艾糍,盖上盖子隔水蒸10到15分钟左右(视情况而定)

4、然后用熟油在外面涂一层,目的是使艾糍的颜色鲜亮。

nine(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