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管我们赣榆的煎饼叫“摇头饼”。我以吃了十几年煎饼的经历保证,赣榆煎饼决没有依赖性或副作用!
不过有一个民间说法,赣榆人相比连云港市其他地区的人来说都要聪明、能干,这一点在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从建筑到农业,而更加突出的是教育,所以有说法:赣榆人吃煎饼,常年练习头部肌肉,因而聪明……
报道里说:赣榆煎饼历史悠久,一直被作为城乡居民的主食,全县年煎饼加工量超过4000万公斤,交易额上亿元。
在县城,有1000多名妇女从事烙煎饼这一行业,另有800多名妇女带着鏊子等加工工具奔赴赣榆人集中的北京、天津、西安、大连等地烙煎饼卖。
煎饼专业村柘汪镇张湖村,90%以上的农户烙煎饼,并在山东日照市岚山区设点销售,将“张湖”煎饼做成了品牌美食。
赣榆煎饼一般比较薄,加之是面粉做的,吃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些,但是大多数南方人——其实连东海、灌云、市区都是——开始的时候牙齿受不了。
煎饼,多由粗粮制作,疏松多孔,可厚(叠层)可薄,便于与其他食品搭配,可在不同场合食用。赣榆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云南人吃过桥米线,藏民吃糌粑一样。
可以这么说,没有几个赣榆人不是吃着煎饼长大的,现在依然有太多的人对煎饼有一种钟爱之情。
有厚厚的一摞煎饼放在家里,农活再忙,也不会因做饭耽误时间,或因无暇做饭而饿肚皮。
赣榆煎饼在民间又称“摇头饼”,为何称“摇头饼”?
因为煎饼吃起来劲道较强,南方人一般吃不惯。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一科技干部下放到赣榆工作,吃惯白米饭的他面对难“啃”的煎饼,由于食法不对,拿起就嚼,结果是撕咬费力,嚼得两腮齿骨痛,他给煎饼起了个“雅号”叫“摇头饼”,现在赣榆各大宾馆饭店已把其作为名点推出,赣榆人招商引资时,在推荐地方特色时总不忘向别人介绍一下“摇头饼”。
煎饼的吃法太多了,一般都用其卷各种各样的菜肴。只要你能想到的,大概都可以卷进去。最经典、最普遍的吃法,当属煎饼卷大葱了。拿一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豆瓣酱或甜面酱,鲜嫩、水灵、味道十足。
但实际上的确就像稀饭之类的东西一样,就是一个承载体,可以把任何食物放进去,而且煎饼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好处:不需要容器。
就是说,我可以用煎饼卷着葱呀、肉呀,然后去串门,一边走一边吃。
而且煎饼还可以作为长期的干粮,不容易坏。
现在出现了机器煎饼、鸡蛋煎饼(烙出来的煎饼小),还有切割好、十分脆的商品煎饼,但是我们大多还是认准之前的手工煎饼,因为机器作出来的就是没有那个味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