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是江苏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建湖是淮剧的故乡。
淮剧与建湖人民相生相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它植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淮剧――这朵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在建湖80万人民的精心培育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湖淮剧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淮剧形成期中的代表人物,最早的有建湖吕氏家族、骆氏家族、徐氏家族。吕氏家族中有吕进凰、武丑吕维翔、花脸吕祝山等诸辈早期香火戏淮剧艺人;骆氏家族中有男旦骆步蟾和骆步兴及骆宏彦等;徐氏家族中有徐连科、徐连发及后为上海淮剧团著名男旦徐桂芳等。 建湖的时炳南,男旦兼老生演员,能演《骂灯》中的王月英,《方卿见姑》中的姑母及《五台山》中的杨继业,是早期淮剧界中的“三大教主”之一。建湖的男旦演员梁广友是淮剧“四大名旦”之一。
何孔标,文武生、文武花旦、花脸、小丑各行皆能,代表作有《红梅阁》、《贵妃醉酒》、《闹天宫》等,在淮剧界享有盛誉,人称“元始天尊”。
李玉花,淮剧史上第一代女演员,常演《李翠莲》、《赵五娘》、《琵琶奏》等,以自创“六字句”唱腔(亦称李玉花调)著称。梅兰芳曾赞语“乡土气浓、声情并茂”。
2.解放后建湖籍大批著名艺人活跃在各地淮剧舞台上,例如上海淮剧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何叫天、男旦徐桂芳,江苏省淮剧团的华良玉、华美琴父女、徐长山,鼓师陈元龙,阜宁淮剧团的马惠珍,射阳淮剧团的筱月亭,宝应淮剧团的沈月红,涟水淮剧团的李少芳,滨海淮剧团的吕瑶谦等。
3.建湖县淮剧团自成立以来,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政治经济中心任务,不断创作上演新的淮剧剧目,遍演大江南北。
至“文革”前,创作、改编上演了大型现代戏20余台、整理上演传统戏近10台。创作上演的宣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的未婚妻》,反映合作化时期的农村生活的《社长的女儿》、《李双双》、支持反美斗争的《赤道战鼓》,以及歌颂英雄模范人物的《王杰》、《雷锋》、《焦裕禄》等,这些戏紧贴时代主题。反映火热的生活,起到了广泛的社会效果,深得观众喜爱。涌现了周桂珍、石麟童、刘开成等一批享誉淮剧界的知名演员,尤其“小蝴蝶”(周桂珍的艺名)的名头家喻户晓,深得所有淮剧观众的赞誉。
大型现代淮剧《剃头匠与理发师》获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一等奖
建湖县淮剧团自1974年恢复组建以来,创作上演上了淮剧剧目54台,有一半以上是现代戏。其中《如何不如何》、《贾干事下乡》分别参加江苏省第一、二届淮剧节,均获剧本、演出一等奖,《野狼谷》、《陆秀夫》参加省第三、四届淮剧节分别获得演出奖、剧目奖。2006年1月新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剃头匠与理发师》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和其他七项14个奖项。在历次市新剧目调演中,参演的剧目所获奖项均名列前茅。1985年《公公做媒》获江苏省优秀现代戏演出“百场奖”,1981年《卖蟹》在市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并出席江苏省1982年新剧目调演并获奖。该剧本还被省收编为省戏剧学校的教材。《冲天鸟》获盐城市1996年新剧目调演演出一等奖,并获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目前该剧在全国被8个剧种13个剧团移植演出。剧团十多台剧目被各级电视台录制了电视片,灌制唱片,摄制光盘四十余部,1990年中央、省、市电视台联合摄制建湖淮剧团的《淮剧折子戏精选》作为国家文艺精品进行对外交流。涌现了被里下河淮剧观众称誉为“一生三旦”的知名演员戴建民、秦玉莲、刘素华、王锦宜,和国家一级导演王友理,省、市报刊、电台均作了多篇报道。
建湖县淮剧团深受广大淮剧观众爱戴。《祥林嫂》一剧在建湖上冈剧场一次连续演出74场,场场爆满。1982年,为满足观众需要,在盐都的北龙港剧场和兴化胜利剧场创下一天演出6场的破历史记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