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宣汉县

                                                             概况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
   达州历史悠久,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达州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市幅员面积16591平方公里。                                                                           风俗之登高节                                                     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城出游,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相传公元815年,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世称元九)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通州:“人稀地僻、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民众便于正月初九元稹离任当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万民送别,依依不舍。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每年元月初九这一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好官,而且风雨无阻,不达山顶决不罢休,一直延续今日。人们借此登高眺远,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当代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有这样的诗句: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元九”登高节已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达州的城市文化节日品牌。                                                           风俗之石桥火龙                                                              达州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晚上,数条火龙游街走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碳等原料配制成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四溅,让人喝彩不已。火龙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绘上鳞、角、爪,龙首、龙尾长达数十米,浑然一体。然后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一条火龙由十来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擎鳖鱼、小龙虾、鳖、金鱼等人,队伍达几十人。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地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现在最长可达30多米长。                                                            关于歌曲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了全世界,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首飞向太空的歌曲,被人们美誉为宇宙情歌(世界十首名曲之一)。在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于2001年8月18日专门为这首歌而举办一个艺术节-中国西部康定歌节,让《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大风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为康定县的“名片”,让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国门。为此,这首歌的原作者李依若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民国十九年(1930)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编辑,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编辑,发表诗歌甚多。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等。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这个样唱的,那时是这样:“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当时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康定的同学、姓李的女子相爱因同姓遭父母反对,并因此与继母魏氏吵翻脸,不给李依若学费和生活费的情节。还说李依若后期学业全靠康定李大姐的帮助才读完大学。由于封建伦理观的影响,李依若和康定李家大姐的恋情终无圆满结局。李依若曾同李大姐到康定去耍过,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当地人叫《跑马歌》,他们最爱唱,说是李依若亲自教他们唱的。一个叫欧明学的人说:李依若到他家去吃酒时教他唱的这首歌,还说歌的名字叫《康定城歌》,而且里面的词句有劳动溜溜的好,且是李家溜溜的大哥不是现在张家溜溜的大哥……在马渡我发现当地的方言土语与全县相同,都有端端、人才好、会当家、月儿弯弯……马渡的山歌多用溜溜、连连作衬词。一阵滚滚尘沙在草原上腾卷,一群身着裘皮的吐蕃人西藏唱着古老的藏歌,赶着一群良马,风尘仆仆穿越草原,在翻过最后一架大雪山以后,他们来到了雪山脚下一块两江相会的草滩上,这里水草丰盛,是牧马打野的最好地方,他们需要在这里很好休息一下,明天他们将走进古老的峡谷栈道,把一群良马赶往雅洲府、芦山郡,或者碉门、荣经,换取汉区的边茶。他们在这里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桩,用白石夹着火草狠狠撞击,瞬间的电光石火点燃了火草,再把火草送到锅桩内的干柴下,在草滩上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火。也许正是这些开千古盲昧的先驱者支起的第一个生火熬茶烧饭的锅桩,确定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命运,才有了后来这块地方的独特文化。

一、“情歌”词句全部引用了四川宣汉方言土语及宣汉山歌溜溜调作为衬词。
二、此歌风格与宣汉民歌《苏二姐》、《绣洛阳桥》、《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惯用手法。
三、歌词表达了作者爱情受挫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渴望。
四、第四段歌词引用了老师吴方吉的诗句。
五、此歌纯系李依若这样风流浪漫的文人所创作,根本没有来自民间的痕迹。
六、一九五0年九月李依若以县文联名义主编的民歌集三十二首民歌中第一首《苏二姐》和第二首《跑马溜溜的山上》即署名李依若。此书出版500本,在书店发行300本,文联内部发行200本,宣汉不少人都拥有这本书。
七、李依若家乡马渡关和相邻的乡镇人民众口皆碑,说是李依若与康定李家女子婚姻失败才创作的《跑马歌》,并亲自教大家唱。

                                             

法鲨(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