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边记事》是吴江作家沈莹宝的第12本书。他的文字一如其人,朴素、平实,无华丽的辞藻和形容,不花哨,不煽情,但是读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很真实。特别是这本书中写的都是他自己支边的真实经历,下笔更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娓娓道来。从如何报名、出发,到了新疆如何劳动、生活,种种艰辛的往事,通过22篇文章一一道来,并相应地配了许多老照片,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读者读来更是觉得有了生动翔实的说明,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新疆戈壁的生活有辛酸,也有欢乐;有惊险,也有激情。最难忘的是《莹宝沟》一文中,沈莹宝详细记述了自己差一点命丧戈壁又最终转危为安的惊险故事。为了抢救他的性命,县委书记亲自在手术单上签名同意手术,200多人来到医院排队准备为他献血,新疆大夫沉着冷静地冒险做手术。是多少人的努力救回了他一条命,从此这条山沟以他的名字为名。因为这场意外,他逃过了文革的派系斗争;也因为这场意外,他错失了留在宣传队的机会;还是因为这场意外,他得以病退,回到盛泽。
透过文字回望从前,沈莹宝觉得这一切都是因祸得福。人生的机遇,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谁知道命运的潮流会把人冲刷到哪一个弯道浅滩?正因为他的豁达和乐观,勤劳和智慧,他支边回来后的生活一步步渐入佳境。幸福安逸的人生,没能让他忘却在第二故乡的那些往事,于是有了《重回于田》一文。40年后重归“故里”,物是人非,唯有情还在。我跟着作者的脚步看得回肠荡气,唏嘘不已。
1946年出生的沈莹宝,今年已近七旬,可是他的心态却比许多年轻人更年轻。其渊博的知识和充沛的精力,更是让年轻人钦佩不已。翻过了那苦难深重的一篇,现在的他正安享幸福的老年生活。现在的沈莹宝是“退”而不“休”,他比年轻人还忙,担任了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协会秘书长、吴江区印染协会秘书长、吴江区广东商会顾问等职务。还记得当年沈莹宝曾经说过,当时盛泽镇上有戏曲、文学、书法、摄影等8个文化社团,等退休以后他要全部加入。现在他是盛泽镇文联副主席,果然得偿夙愿,镇上的十来个文化社团都归他管了。就是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之余,沈莹宝还写出了12本书,其勤勉让年轻人汗颜。
或许因为母亲也是知青,笔者一直对知青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 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和人生,有太多的蹉跎和惋惜。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们老来都很幸福安逸,他们的人生好比嚼甘蔗,越老越鲜甜!
我要把这本书带给母亲看,我要对她说,这是一个盛泽“插青”的人生故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