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阳区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地处广东沿海,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侨乡。她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南边紧靠大亚湾经济技术开 发区,西与深圳接壤,北与惠州毗邻。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0万,是珠江三角经济区重点卫星镇,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淡水镇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丰盈的电力供应,优良的通信系统,完善的娱乐服务设施,以及配套完善的科技、文教、卫生、金融、服务、海关货检、社会保障和治安管理体系,是参与港深产业分工,接受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辐射的最直接地区,是发展现代工业、物流业和“三高”农业、“城郊型”农业的理想之地。

2 人文环境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的名字来历有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淡水镇一带地下都是咸水。有对夫妻在这里耕田,比较穷。老公在田里劳动,老婆在家煮好饭往田里送。路上碰见一个饥饿的老人,妇人很善良,就让了点饭给他吃。没想到老人把所有的饭都吃了。妇人说,你把饭都吃了,我老公就没饭吃了。老人说,以后这里都是淡水,不怕没饭吃了。他用拐杖往地上一戳,就冒出淡水来……
惠阳的淡水镇是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相传在宋朝末年的时候,这里是个小墟场,名为“上墟”,后改名“锅笃镇”。明朝的时候,为了警卫海疆,设置淡水卫城,用于保护大亚湾沿海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加上水运及陆路交通的便利,到了清朝乾隆初期,这里已经成为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惠阳和香港贸易进出口的地方,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并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专业街道。

淡水镇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客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明末清初的时候,受清兵南下的影响,居住于梅州一带的部分客家人向东、南、西迁移,有的客家人就到了惠阳这些地方,这时候迁移至惠阳、惠东一带定居的客家人世世代代一直讲梅县客家话。数百年来,客家话凭着自己优势影响着邻近方言,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又受邻近方言,尤其是受粤语的影响,接受这些方言的某些因素,逐步形成与梅县话稍有差异的惠阳客家话。

 

崖系镇隆仔(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