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美食1

家乡区县: 浙江省天台县

     浙江天台山水秀美,人文历史悠久。当然,没事也是比不可少的。

     天台有一种面食,口味美好而独特,制作工艺却并不复杂,它叫做饺饼筒。饺饼筒,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麦焦皮(也有用米浆烙的米筒)包成筒状,方言为糊拉汰。是天台乡民的家常便饭之一。 “糊拉汰”实际上应该写成“糊拉拖”,只因为天台方言中的“拖”字是念成“汰”的,才这样写。用新鲜蔬菜和肉炒制成馅。用面饼一一裹上,放在鏊上用油烙得两面油汪汪,黄灿灿。食时不用筷子,双手捧起,大大咬一口,口感外脆里糯,肥而不腻。筒里各色佳肴经过高温油气的熏蒸已不再松散而并成一个整体,食时不会散落,而且多种荤素美味香气互相渗透,鲜味融会化合,汇成一种绝对特殊的鲜美滋味。

饺饼筒好吃与否,皮是关键,这皮呀,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要均匀,要像打太极拳一样的腕,腕功不好,糊出来的皮就会厚薄不一,而且要讲究火候,不够火候,太嫩,火候太过,刚会焦黄,这皮起鏊也有讲究,要均匀的起,不然,这皮熟的不均,会影响口感。皮弄好以后,接下来就是里面的料理,选择何种料理,有个人的喜爱决定,不过必不可少的是猪肉和豆腐,猪肉不能纯肥肉也不能纯瘦肉,太肥了感觉太腻,太瘦了又吃起来不香。你可以往里面加一些粉丝,芹菜,胡萝卜,鸡蛋,豆芽等等,可打十余种。然后再放油里面炸一下,酥脆可口。

    饺饼筒,一的由来,相传与济公有关。济公在国清寺出家,把一些剩余的菜肴收集起来,包裹成简状给和尚们吃。以后,天台人正月初这几天多用饺饼筒和五味粥一起吃。也有他人说它的由来和与戚继光有关。说是台州人民为了犒劳戚家军,大家都做了好多菜,可是路远不便携带啊,总不能连碗送过去啊,于是聪明的人们就拿来一张张薄饼,裹上菜,易携带。戚家军吃了这些,战斗力飙升,小宇宙爆发,轻松搞定倭寇。由此,端午节在台州,除了纪念屈原,还能顺带纪念一下戚继光。历史无从考证,不过呢,饺饼筒绝对是台州第一小吃,各地的朋友如果以后来天台玩,记得尝尝饺饼筒啊,真的很好吃。

    要说浙江的早餐,那就不得不说麦饼。麦饼的做法很简单,把馅包在面粉里面,然后擀成薄薄的饼。再在平底锅上到点油,烤熟即可。在天台的家庭主妇手下,各种各样的麦饼都能做出来:豆腐麦饼、洋芋麦饼、腌菜麦饼、菜干麦饼、苔菜麦饼……,用什么副食做馅就叫什么麦饼。而肉丸糊麦饼则是巧妇们拿手的工艺。那为什么叫“肉丸糊麦饼”呢?说起来有趣。相传很早以前,有对老夫妻刚给儿子谈了一门亲事,不想女方家里的人突然登门来摸家底,家中没备好菜,临时买,路太远,两老急得团团转,只得把仅存的一碗肉丸打糊,加上佐料,遢了几个饼待客,心里还生怕对方不满意。谁料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啧啧称奇,还要求他们传授做法呢。从此,肉丸糊麦饼就在天台民间流传开来,经过后不断改进,成了今天的粉食珍品。
  肉丸糊麦饼端上桌,吃法也别具一格。不要用手拿着吃,而要用三只筷子撕着吃,类似西餐。左手拿一支筷压住饼,右手用一双筷撕饼。这里面也有故事呢。天台立县之初,正是三国鼎立之时。战祸迭起,百姓遭殃。他们敢怒不敢言,于是在吃麦饼时用上三只筷。意思是饼象征着完整的河山,三只筷子为三国,谴责魏、蜀、吴分裂国家,以泄心中郁愤。
  用筷夹起金黄润亮、油香沁鼻的麦饼,蘸一蘸酱油、醋、麻油、辣酱之类的调味品,品尝一番,那才叫人惬意呢!

丫丫(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