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煦园

家乡区县: 江苏省玄武区

  煦园也称西花园,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与瞻园并称为金陵两大名园。位于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

  煦园内花木修竹参差,亭台楼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占地面积4.13公顷,其中水面0.174公顷。煦园以小见大,以水景取胜,水体南北走向,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在水域四周有东阁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景致自然和谐,堪称园林中的经典之作。水池平面似一个长颈花瓶,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不系舟)、漪澜阁、忘飞阁、鸳鸯亭、花厅、桐音馆、夕佳楼、东水榭、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中山卧室、暖阁遗址、印心石屋、诗碑等。各胜迹处花木扶疏,秀丽雅静。

 

  煦园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长14.5米的仿木石舫,现已成为煦园的标志,清乾隆曾题为“不系舟”,一语双关,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两侧镶嵌有雕刻着许多彩色图案的青砖雕花栏板,十分精细。据说,洪秀全死后,为了尸体不被人发现,就埋在不系舟下面,但曾国荃攻下南京后,还是把尸体挖出示众,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煦园有一座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为南假山,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两亭重叠而成,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方胜连环,浑然一体,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又名“鸳鸯亭”。

  桐音馆是院中最大的建筑,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国藩的花厅,门前屋后有大梧桐数株,雨打梧桐,声趣雅然,桐音馆后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宛若迷宫,出洞后,旁有道光皇帝御笔所书的“印心石室”石碑。

  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呈南北走向,在建园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还巧用画舫、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东讲西楼隔岸相望,有分有聚,虽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 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桥可波,南面有石舫相对。山上这座金字亭,称为六角亭。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浑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形影相依,因而称之为“鸳鸯亭”。

 

  桐音馆,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字,用来勉励后人。

  西花园东廊上还有一块非常著名的碑,这就是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来的。俞樾,字曲园,是清末著名学者。在诗碑中俞樾告诉我们,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实为“江春”,是后人误传为“江枫”。当然,俞樾在这里无非只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事实,并非强调要把“江枫”改为“江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俞樾的严谨治学态度。

 

Monica(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