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大背包、防滑的登山鞋、登山用的登山杖……
早秋的一天,笔者跟随120位葵花驴友,徒步穿越位于琼中县域内部分吊罗山脉的山谷、丛林、溪流……感受大山的不一样风景。
早上八点,从山脚下的桑园开始出发。出发前,我们仰望巍峨的吊罗山,山在云里,云在雾中,分不清哪里山,哪是云,哪是雾,如不脚踩大地,一定会让你感到你已成为神仙,就在天庭里逍遥呢?!
说是穿越,其实我觉得用探险更为恰当。在海拔最高为1499米的山峰里,我们沿着倒U字形穿越。据我们使用的六只脚软件测量,穿越全程18公里,用9个小时,登上最高点为1000米。行程比计划长了,用时比计划短了。
穿越中,大山里的奇花异草、巨树古木、飞瀑溪潭,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限的惊奇——奇、险、美。
● 奇——
大山的小花小草,巨树古木是数不尽的。
在一棵长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像是三棵树的大树吸引着我们好奇的目光,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拍摄。从树头往上仰,只见树杆直入云霄。
像这样的大树很多。在900米的高处,有一棵是我们整个行程看到最大的树,长在小溪边,我们有三个人想上去环抱一下,都抱不住。
都说蛇很可怕,可我们在一条小溪边歇息时,发现一条青叶蛇很有趣,见到我们不但不攻击,反而还舞出个八字形,初时我是不敢靠近,后面看到几位驴友上去拍,小青蛇也无动于衷,我也壮了一下胆上去拍了。
更奇的是有一座用水泥筑成长满苔藓的拱形桥,甚是坚固。站在桥上,村民陈向导说在他还小的时候,第一次爬山时,就已看到这座桥了。但一直都没有人知道这桥是怎么建成的。我们大家都为没能了解到这座桥的历史而感到遗憾。
● 险——
穿越大山,险阻是难免的。在整个穿越当中,毒蛇毒虫没有令我们感到害怕,倒是峭壁反而是我们难克服的险。
整个行程,我们一路度过大小的峭壁有8个。其中一条超陡的峭壁和看不到底只能一边脚过的峭壁令我印象深刻。
下山时,我们穿过一条长长的茂密原始森林,接着迎来的是一条全程最陡的峭壁,在那,我们必须直降。
为了大家的安全,向导和驴友们,想到用绳子定住,在一米距离就站着一个向导,然后我们一个接着一个抓住绳子稳踏每一步慢慢往下降。大家都相互提醒着小心。度过这个峭壁的情景让我想起很多电影里战争年代农民抗战的情节。
而最险的峭壁就数那只能半只脚看不到底边的峭壁了。
有一条峭壁是此行中最险的。它不长,但很深,我们每一个人都半蹲着,慢慢一步一步稳稳的往前踏。过这峭壁时,我不敢往下看,待全部人走过后我们都松了口气。
● 美——
大山中的一景一物都是美的。
在近900米高处的一条小溪上,溪水清彻无比,透过密叶洒下的斑斑点点阳光,在小溪里闪闪的发光。我双手捧起圣洁的大山之水,一饮而尽,一股无比甜美的甘冽沁人肺脾。在那,闻着耳边的花香,听着潺潺的小溪流水声,耳边虫鸣攸攸,鸟儿啁啾,真是一曲大自然的交响曲,优美动听。我闭上双眼,静静享受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交响曲,顿时所有疲累都得到放松。
站得高,望得远,在此行最高处,放眼望着,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的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而眼前,早秋的吊罗山美景尽收眼底,在原始森林中,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茂密地生长着。这里,包括吊罗山的整个乡墟及山脚下的一个个可爱的黎村苗寨尽收眼底。
登顶这一刻,让我把一路登山的辛苦抛到九霄云外,真的只愿生在此山中,只愿融入无限魅力的大自然。
我们大家都在欢呼着,欢呼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叠嶂间久久回荡。
在回荡声中,我们穿过密林,度过峭壁,远远就能听到急湍的瀑布声。不远处一从天而降的深水山龙泉瀑布让每一位驴友眼前一亮,瀑水飞溅,瀑潭清澈见低,如诗如画。李白不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在耳边响起。
美的,还远远不只这些。
下午五点,我们的穿越结束了。
在整个穿越过程中,我们尽情地穿梭在太阳光透过密叶洒下斑斑点点的山间小路上,路边好多不知名的林木郁郁葱葱,能叫上名的或是不叫上名的多种大树古木比比皆是,还有路边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都在微风中放出淡淡清香。我们尽情地呼吸着这毫无污染的清新空气,观赏着这大山里的纯天然美景。
“我还会回来的。”穿越结束后,每一位驴友收获满满,在与大山道别时,用灰太狼的话说着。
穿越中,笔者注意到,驴友们在穿越过程中,没有在山上乱丢垃圾。
链接: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东南部,北纬18°43′―18°58′,东经109°43′―110°03′,总面积3.8万公顷。
保护区于2008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海南粗榧、子京、海南大灵猫、穿山甲、孔雀雉等。
保护区地形破碎复杂,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最高海拔1499米,年均气温为24℃,年降雨量1870—2760mm。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等5种植被型。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海南大灵猫、穿山甲等20余种,以及大量的昆虫,仅蝴蝶就有近400种。所有的这些动植物都属于保护对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