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1] (723-787),唐代大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唐至德年任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以户部侍郎判度支数年,德宗时为镇海军节度使,遣将破走李希烈,调发粮帛以济朝廷。贞元初加检校左仆射及江淮转运使,封晋国公。性节俭,衣裘茵袵,十年一易,居处仅避风雨,不为家人资产,幼有美名,天资聪明,善《易》与《春秋》,好鼓琴。能书善画,长于隶书;章草学梁侍中,草书得张旭笔法,亦工篆草。擅画农村风俗景物,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南宋陆游赞其画:“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起辞官归里之望。”与韩干齐名,画迹有《李德裕见客图》、《尧民击壤图》、《田家风俗图》等36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纸本,设色,笔墨稳健,恣态各异,生动有神;《春秋通例》一卷;《天文序议》一卷等。其中由宋徽宗题韩滉作的《文苑图》现普遍认为是南唐画家周文矩所做。[2]
韩滉(公元723-787年),字太冲,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画家,历经玄宗至德宗四代,从地方官到藩镇、宰相,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家。 韩滉作品
他在公退之暇,常常在家中鼓琴,而书法、绘画也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工章草,得张旭笔法;画远师陆探微,擅画人物及农村风格景物,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擅长人物画和畜兽画。《唐朝名画录》说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韩滉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风格。[3]
韩滉在政治上致力国家统一,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他身为显宦,但公务之余雅好文艺,工书善画,亦能鼓琴。书法学张旭草书,得其韵味。绘画远师南朝陆探微。善画人物,尤喜画农村风俗和牛、马、羊、驴等。风俗作品曾有《田家风俗图》、《田家移居图》、《尧民击壤图》、《村社醉散图》、《村童戏蚁图》、《丰稔图》、《盘车图》、《渔父图》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和习俗,画牛能曲尽其妙,表现出牛漫步、疾驰、鸣叫、顾视等各种情态以及村童牧放的生活情趣。曾作《集社斗牛图》、《古岸鸣牛图》、《归牧图》、《乳牛图》等。其传世作品《五牛图》(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6.8厘米,画5只肥壮的黄牛分别作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之状。用笔厚拙粗辣,神气生动,是现存唐画中的珍品。唐代画牛名手戴嵩是他的弟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