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灵芝行情已连续3年看涨,卖原料的火了,跟着就有人开始琢磨种植,琢磨深加工。从物种保护角度来说,大量种植灵芝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产业,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呢?
野生灵芝资源虽丰 疯狂挖掘已现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灵芝种类资源,是灵芝主产区,而海南岛又是中国灵芝科真菌最多的地区,种类数量占世界的35%,全国的70%。
海南中部山区百姓历来有食用野生灵芝的习惯,并把野生灵芝看作寻常物,在他们心中这和野菜没有太多差异。近些年,由于都市人群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商家炒作等原因,海南野生灵芝市价不断攀升,从原来的40—50元/斤到现在的400—500元/斤,两年间就翻了10倍多。 暴涨的利润空间势必引起采掘狂潮,使海南野生灵芝资源受到了巨大破坏,也让灵芝商人们都感到了压力。记者在采访数位从事灵芝产业的开发商得知,一方面销售行情看涨导致的原料收购价格上升让他们难以承受。更让他们感到危机的是,现在出高价都很难收到野生灵芝了,“野生灵芝都被挖没了,再不开始种,以后连种的都会找不到”。
灵芝种植开始萌动 外省早已开发产品
在海南开始酝酿并尝试种植灵芝时,灵芝却早已在国内风行多年,业内竞争激烈而无序。 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灵芝年产量在7万吨左右,灵芝及相关制品年产值达30多亿元。灵芝在韩国、日本、东南亚、英国、德国等地有广阔市场。福建、浙江、山东等省份是灵芝产业较发达地区,种植灵芝已经有20多年,开发出的灵芝产品不下百种。很多省份看好灵芝的发展前景,纷纷扶持该产业,媒体报道,去年广西计划投资1亿元开发灵芝产业化项目。而海南的野生灵芝年产量在100吨左右,8成左右以原材料形式出售。
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灵芝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方面有着卓越疗效,但一些企业的短视行为,使灵芝产业内虚夸、炒作风盛行,导致了行业信誉危机。同时国内在灵芝种植方面以农户分散作业为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譬如用玉米芯、棉子壳、杂草等材料生产出的灵芝,品质不高,每斤售价不过10多块钱,曾经被炒成天价的灵芝孢子,有的一百多元也只能买到一斤。 这时候海南灵芝产品想打入大陆市场,胜算几何?
海南灵芝市场叫响 岛内种植没有跟上
迎合着国内消费者对“取材天然”、“无污染”、“绿色”产品的需求,海南野生灵芝近两年从海南中部山区,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一麻袋一麻袋的包装,换成了每颗灵芝用保鲜膜裹好,在高档商品柜台上论克来卖。
近两年的海南冬季农产品交易会上,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的灵芝产品纷纷作为本地区的特色产品,摆放在展台最显眼位置。五指山盛富农业开发公司开发的“五哥”、“黎宝”等品牌灵芝茶、酒等产品,作为该地区的名牌产品,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推介。该公司负责人杨国显告诉记者,海南灵芝产品卖得俏,“野生”二字作用明显。最近杨国显接到了来自北京一笔高达1500万元的定单,这相当于买走了他一年所能生产的全部产品,让杨国显感到头痛的,是原材料不足、生产量跟不上的问题。
而且杨国显走访内地市场时发现,“野生”的法宝,虽然目前在国内、尤其是海南省内非常有效,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还是得靠规范化作业、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这在江浙一带的灵芝种植大县已是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
种植灵芝要好卖 海南特色不能少
海南野生灵芝卖得俏,不等于海南种植灵芝也能卖得好。海南的灵芝研究者和开发商对这个问题不是没有顾虑。而他们的对策,是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灵芝种植品种和加工工艺。 据全国知名灵芝专家、海南大学教授吴兴亮介绍,在我国已知的103种灵芝中,有14种被人们广泛利用,这其中除了灵芝和紫芝被我国药典收录外,其他种类还在研究与临床疗效观察中。我国的灵芝种植大省都是大量种植这两种被药典记载的灵芝品种。
研究者们表示,除灵芝、紫芝之外的灵芝种类,说不定还会有更好的疗效,这就蕴藏着新的巨大商机。另外,利用灵芝开发出来的产品,也要注意口感问题。我国目前被大量使用的灵芝品种,苦味甚浓,在作为保健品时,在味道上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抗拒心理。而杨国显利用海南特有品种的灵芝,研发出的灵芝茶、灵芝酒,正是因为口感上的优势,占领着我省灵芝加工产品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并获得了省外代销商的青睐。目前杨国显正在寻求合作者,与他共同开发海南特色灵芝的种植。
与开发者的脚步在并行的,还有我省相关科研单位。据了解,目前省林科院和海南大学都在积极探索海南特有灵芝的培植方法,海南大学已试验成功3种。
中、北部适宜种植 每平米有50元利润
从今年开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尝试以企业加农户的模式推动灵芝的种植。
琼中营根镇居民王清民今年5月种了200平方米的灵芝,到目前已收获4次,产量30多斤,半卖半送的在朋友间出售,获利2000多元。王清民很看好这个项目,他分析说,自己没有经验,种植成本高了,其实琼中自然条件好,利用山地,进行简单的遮阴,就可以了,又不用施化肥、农药,跟野生的没两样。操作也不复杂,主要是春节前后,菌种需要越冬,还有雨水多的时候,不要让灵芝被水浸到。好多农户都来他家参观,他自己也想扩大生产规模,可最大问题在于没有菌种。
为王清民初期发展提供菌种支持的海南青山公司正与省林科院合作开展大面积种植实验。该企业技术员告诉记者,企业从今年春天开始试产,到目前已生产出8000袋菌种,其中3000袋提供给了农民,琼中已有十几户农民在尝试种灵芝。从这月开始到明年3月,企业每月要产出近6000袋,3月到8月间因为气温比较高,菌种生长缓慢,不适宜生产。企业在琼中、文昌、三亚三地进行了种植实验,三亚气温太高,不好种,海南中部、北部都比较适宜种植。
技术员算了笔账:一平方米需要4袋菌种,配20块椴木,每袋菌种成本5元钱,椴木每块3元。正常管理下,一次能收近400克灵芝,下种后一个月左右就能开始收,最少能收4次,按最便宜的每斤灵芝100元售价,一平方米面积4、5个月下来能获利300多元,再扣除遮阴篷等成本,虫咬等风险损失费用,一平方米至少能赚50元以上。
外来企业强势介入 政府更要思索扶持
近几个月来,北京和广东的大型农业企业纷纷上门探宝,与琼中政府商谈合作发展灵芝产业的事宜。据了解,琼中县已草拟了该县的《灵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建设占地50亩的灵芝菌种繁育基地,年均生产菌种100万袋;完成不同种类灵芝检测,并分析对比,选定最有保健、医药价值的灵芝品种3到5个,作为当家品种;建设占地50亩的工厂化灵芝生产基地,年产干芝50吨;在全县选定825户农户在林地栽培灵芝,进行试验、示范,占地面积1650亩等。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灵芝产业,许多规范还没有形成,产品定位模糊、定价随意、虚假广告等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在种植品种和形式上,部分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管理不严谨,使推向市场的菌种分类不明,国内灵芝种植过程中的分散作业形式,也为市场上灵芝产品良莠混杂埋下了隐患。我国的灵芝产品还存在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最重要的是,我国对于灵芝产品有相关规定,要求在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时,必须使用药典上记载的两种灵芝,这对着力发展海南特色灵芝的企业来说,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
外来大企业的强势介入,和本地企业的积极探索,也许会在短期内将海南灵芝产业推向一个小高潮。而海南独树一帜的野生灵芝,如何转化成海南的优质产业,是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