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综合
解放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南通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引领南通经济走过了漫长而短暂的岁月。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南通方有机会和可能及时将工作重点全部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很快将自身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结束了穷过渡,外向型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2]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全国由南方的几个试验点,迅速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党中央决定,包括南通在内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再一次大大推进了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和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进程,加速了南通社会经济的历史性巨变。[52]
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的大胆调整和改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后对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充分激励和调动,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一切都使社会生产力得以获得空前的发展活力。以社会经济活动发展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而言,1978年南通南通市仅为29.4亿元,2004年超过千亿元(1195.7亿元),2008年达到2510亿元,2012年达到4559亿元。人均GDP1978年南通市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5元),2001年超过万元(10078元),2008年达到35040元,2012年达到65222元。改革开放30年南通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扶摇直上,均翻了六番多,呈几何级数趋势加速度扩张。[52] 30年来,南通坚持内外向型经济两个“引擎”并举,经济内生动力充足。南通利用外资连年实现增长,2007年开始跻身全国前十位。“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130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到“十五”期末总和的1.8倍。[53]
2011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人均超过5.6万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超过950亿元,是2007年的3.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70亿元、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近2400亿元、1500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4.5∶3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2年南通市生产总值4558.7亿元,2013年,南通实现生产总值5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3.5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2.9%。人均GDP达到69050元,按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11150美元。
农业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大包干的实行,南通市农村
南通海安大公贲巷稻穗丰收
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已脱离了种植业,其中,除一部分流向城市外,许多在乡村企业和建筑业中就业。改革开放30年间,南通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6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以2008年统计资料与1978年比,南通市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下降了30.4个百分点,牧业比重增加了10.7个百分点,渔业比重增加了16个百分点。[52]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征途上颇多探索,在江苏两个“率先”的战略布局中屡有创新。至2010年底,南通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实现值总分达67.3分,居苏中苏北第一位。[58] 一方面,南通是江苏乃至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要突破耕地资源制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南通“东抵黄海,南望长江”,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好和凸显出这一地域资源禀赋。因此, 经过多年探索,南通人作出了解答:“以项目农业为抓手,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58]
“十一五”以来,围绕“争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的目标,南通大力实施高效农业“133”行动计划和设施农业“863工程”,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南通以占全省9.9%的耕地,生产出占全省11%的粮食、17%的油料和35%的蚕茧,复种指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亩均农业GDP超过3000元。可以说,南通农民历来的精耕细作传统,为南通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创造了先决条件。[58]
2012年,南通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8.9亿元;[55] 2013年,南通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4.8亿元。[56]
工业
横贯市区的黄金水道——通吕运河
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南通市工业基本呈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南通非国有工业取得长足发展,2008年与1990年相比,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由72家增加到5210家;企业职工由2.1万人增加到62.1万人;产值由6.9亿元增加到4541亿元;利税由0.45亿元增加到412.6亿元。[52]
2008年南通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从1978年占59.9%下降至5.3%,下降了54.6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比的下降和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比的大幅度上升,使南通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2008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162.4亿元,是2000年(697.1亿元)的7.4倍,是1978年(29.94亿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口径)的172倍。效益指标方面,2008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到470.5亿元,是2000年(57.28亿元)的8.2倍,是1978年(5.06亿元)的93倍。[52]
2012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1.2亿元。[55] 2013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3.9亿元,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0.8%和13.6%。工业产值中,装备制造业5222.3亿元,增长1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