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济编辑国民经济
2009年,定西市完成生产总值13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6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1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2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结构为31∶24∶4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95亿元,增长23.9%;农村建设投资17.85亿元,增长81.2%。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2亿元,增长16.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9.47亿元,增长28.72%,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31.57%,实现一般预算支出72.68亿元,增长36.70%。
农业
定西、陇西、临洮、岷县、渭源5个县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由于定西市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马铃薯生长与当地雨热同期,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马铃薯品种个大、质优、色泽光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国内外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2012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0 多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商品量达220万吨,总产值达13.69亿元,建成千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13户,年加工淀粉5.5亿公斤,销往国内外的商品薯接近15亿公斤,从而使定西市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截至2012年,全区已形成了年生产脱毒种薯2000万株、微型原原种3000万粒的生产能力,脱毒种薯生产占居了国内 最领先的地位。在马铃薯产业的开发上,我们的目标是:经过3 -5年的努力,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最大 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最大的马铃薯商品销售基地,使马铃薯 淀粉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达到20 万吨,实现产业产值25亿元,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扩建马铃薯 组培快繁中心,形成年生产脱毒种苗3000万株,微型脱毒薯5000 万粒的生产能力,当好国内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领头羊”。
中药材种植在定西市具有悠久历史,岷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当归,世称“岷归”,驰名中外。据《汉代医 简》、《居延汉简》、《名医别录》等文献记载,当归种植在汉 代以前就有,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 归”之说。自2012年,该区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13种,大田种植的达100多种。2011年,全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约为1100万亩,而定西的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11亿元。2013年,定西市有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6户、 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0户,并建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及岷县城郊四大中药材市场,初步形成了种植、 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格局。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本市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中药材已远销韩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市。确 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主攻方向是: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也就是从中药材的种植、有效成份的提取到中药的生产、应用的每个环节,都要逐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本市的临洮县自古以来就以花卉品种多、异彩纷呈而闻名遐迩,素有“陇上花圃”之称。2011年来,临洮花卉推陈出新,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起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多亩,仅2011年就销售鲜花3360万枝,盆花63万盆,种球2350万头,主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我们计划在今后5至10年内,使全区花卉种植面 积总体达到5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鲜切花3.53亿枝以上,花木种 苗2亿株以上,盆花600万盆以上,种球4亿头以上,产值达到14.5亿 元以上,并把临洮县建成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由于定西市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食用菌生产在这里也具有很 大的优势,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已达到1000万袋左右,产量达3000多吨,形成了以甘肃明珠生物工程公司、金泉菌业公司、金成食用菌开发中心为主的龙头企业9家, 白灵菇、茶树菇、双孢菇等一些珍稀菇销售到东南沿海一些大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十分高,发展前景广阔。
定西市的牧草地分布广泛,秸桔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市现有天然草场600 多万亩,改良草地近10万亩,人工草地70万亩,农民拥有家庭草地50多万亩,饲草非常丰富,经过这些的发展,畜禽存栏总量已达到800多万只,肉类总产量处在甘肃省首位,深加工潜力很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