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风流韵古祠堂

家乡区县: 山东省郓城县

明代大作家施耐庵的一部名著——《水浒卷》,使古老的郓城县成为驰名中外的英雄故里。殊不知,自明清以来,在这片古风流韵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的村镇里曾建造过不少神圣而庄严的宗庙家祠,主要是用于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物、办理红白喜事、上灯修谱、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的重要活动,它集家族祭祖和管理、崇拜和权力于一身,往往是村中最宏大、最庄严的建筑。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已经荒废泯灭,现存的祠堂宗庙已是凤毛麟角。据文物部门调查,目前县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仅有“佀公祠堂”、“张状元祠”和“赵氏祠堂”三座.今天小刁要为大家分享的是我们郓城的佀公祠堂。

佀公祠堂,乃明代户部尚书佀钟的家祠,系彰显功德的纪念性建筑物。位于郓城县汉石桥乡佀楼村内,系四合院式建筑,正殿明代始建,后多次重修。1984年8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郓城是水浒的故乡,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忠诚正义。也正是因为佀钟对朝廷忠贞不渝,刚正不阿,故授赐于修建“佀公祠堂”。山东省郓城县佀楼村的佀公祠堂,被列为山东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县城坐车向东南行驶22.5公里,便进入佀楼村,我们去时,村庄像所有的乡村一样,在清新的空气中显得异常宁静。佀公那波澜壮阔的故事早已成为往事,如今,这里只是一个佀姓人家居住的村落。佀公祠堂就坐落在村中,正门匾额上悬挂清衍圣公孔毓圻书“佀公祠堂”长宽分别为90、75厘米的木匾,表明佀公祠堂也和多数名人祠堂一样,当初是奉旨修建的,这不知道是要表示出祭祀对象的尊荣,还是要表现出家族的骄傲,抑或是祠堂本身的价值。
佀公,字大器,号独山,郓城佀楼村人,生于明正统五年,卒于正德七年。初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召为大理寺丞,右少卿,刑部右寺郎,后党祸益炽贬曲靖徽州知府,又复大理寺左少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进都御史,户部尚书,进阶荣禄大夫。佀公一生坎坷,然能守节不渝,节浮费,充国库,促还耕,定民工心,察冤狱,斗奸佞,刚正不阿,大义灭亲,身辅宪宗、孝宗、武宗三朝皇帝,为明王朝一代股肱大臣。成化十八年(1482年),明宪宗朱见深皇帝其政绩,敕帑建佀公祖庙,历时一年落成,故名“佀公祠堂”。堂顶角设制龙吻,以表示帝王喜爱之官员。

进入大门,得知祠堂系四合院建筑,有山门、掖门、卷棚、大殿、东西庑及耳房,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山门为清代重修,砖石结构,面阔三间,檐角微翘,灰瓦覆顶。门之北衔接四柱悬山式卷棚,与大殿相对。山门左右设掖门,与东、西庑山墙对应。大殿为祠堂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殿基高40公尺,前有五级台阶,殿高90公尺、宽120公尺、进深70公尺。砖木结构,七檩外显明柱,悬垂龙头斗拱,枋木纹饰精美,雀替、隔板通体透雕,纹样以龙头为主,兼有花卉、人物、走兽和博古图案等。硬山单层,灰瓦覆顶,猫头排山,盘龙钩檐,两山安吻,中立宝顶。殿内原陈设佀公之外甥清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衍圣公孔毓圻,兵部尚书孔毓珣为祖父母庆寿的屏风十二折,正面书金字庆寿章句,背面绘郭子仪七子八婿庆寿图。60年代被毁九折,现仅存三折。两庑各三间,砖木结构,灰瓦覆顶。

望着正门匾额上的“佀公祠堂”四个大字,想着佀钟一生忠贞不渝,刚直不阿,成为一代名臣。我突然悟出了各地高建祠堂的原因。所以如此,就是要增加一种视觉上的崇敬感,让人有一种仰之弥高的感觉。从建筑学的角度讲,雄伟的建筑若没有高大的基座承载,也会产生出不协调的感觉,更不能保证祠堂在周围建筑物中突出醒目的位置。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故事,来找我吧。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刁胜男

刁胜男微博

刁胜男博客

 

刁 胜 男(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