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固始小镇

家乡区县: 信阳市固始县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

固始幅员29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4万(2014年),[1] 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2] 固始书法群体备受国内外书法界关注,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2] 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3]

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本县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坚固通始”),固始侯封地(“固始侯国”)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从未改变。[2]

历史沿革

绿城固始(11张)

夏、商为蓼国地。

西周为蓼、蒋、黄、番等国地。

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

西汉,于番乡(寝丘邑)置寝县。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建立固始侯国,固始由此得名。至于固始一语来源说法不一,大致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坚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当自此始”、“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等。

至南北朝战乱频仍,南朝齐、梁俱属豫州。北齐、梁、北周前后侨置北建州、新蔡郡、浍州。

隋朝废州县,复隶属弋阳郡,期思县并入。

唐朝以后建置稳定,多隶汝宁府或光州。其间商城(殷城)、期思屡次并入又屡次析出。

西九华山

两宋俱属淮南西路光州(固始长期位于淮河宋金拉锯线南宋一侧)。

元代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明朝洪武4年(1371年)隶南直隶凤阳府,洪武14年(1381年)改隶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

清代固始主要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隶州。

民国主要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驻潢川县)管辖。

民国21年(1933年),国民政府将固始县长江河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河南省立煌县(今金寨县),次年立煌县划归安徽省,原属固始的土地随之入皖。

民国27年(1938年)9月,日军分南北两路进犯固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于富金山战役(富金山位于固始

“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

南部大别山脉)中歼灭日军约一万人。1938年9月7日固始沦陷。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中一路(三纵)从三河尖渡过淮河,当年8月25日固始县城第一次解放,次年,即1948年11月9日,固始县城最后解放。

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隶属于河南省潢川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随之并入。在1959年末至1960年初的信阳事件中固始成为重灾区,人口数量锐减,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固始为其辖县。

2004年,固始成为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2011年6月1日,固始开始位列河南省十个省直管试点县市。2014年1月1日,正式成为河南省直管县,享有省辖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4]

2行政区划编辑

区划沿革

明代,固始县辖5乡:中为中和,东为建安,南为青峰,西为大城,北为遗爱。5乡辖49里,70村。

夜色固始(7张)

  明成化十一年,划出县西南32里时,复置商城。
  清代,实行乡、里、保、甲制。县辖4乡,以方位命名,即:东乡、西乡、南乡、北乡。共辖124保。
  民国初年,废乡、里设区,全县10个区:一区城关、二区罗集、三区郭陆滩、四区胡族铺、五区蒋集、六区黎集、七区长兴集、八区马堽集、九区杨集、十区三河尖。

1931年5月4日,中共固始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松树岗(今陈淋镇大营村)正式建立,同年9月,西迁至王家楼(今武庙乡锁口村),县苏维埃政府下辖6个区,48个乡,方圆50余里,人口5万多人。1932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根据地,固始境内苏区丧失。

民国26年(1937年),10区合并为5区。一至四区区公所原处,五区改设桥沟集。区下共划64个联保,378个保。

民国29年(1940年),撤区和联保,设20乡(镇)。

1947年秋,固始县部分地区解放,此后随解放区扩大,相继建立爱国民主政权,固始县(即南霍固县)1947年10月中旬设置,辖县南部下霍邱、金寨北部的解放区,设四区一镇。

1948年11月,固始全境解放,县爱国民主政府辖九个行政区。全县先后建立乡级政权410多个。

1949年下半年,又从原三区罗集分出十区,设黎集。

位置境域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一角,系鄂豫皖三省交界、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固始地处合肥、阜阳(阜阳城区距固始城区最近)、信阳小经济圈的中心,且处于郑州、武汉、南京大经济圈的腹地。[2]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东与安徽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信阳市的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南与安徽金寨县依长江河分界,东南角邻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此外,西南方向地近湖北省麻城市,县境与麻城市境最短直线距离约40公里。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固始城南新区

2010年,固始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31万亩,总产24亿斤,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县”。农村经济效益明显。畜牧业产值31.7亿元,增长5.4%,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218个,新上200万只固始鹅、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水产品产量5.4万吨,产值 5.5亿元,荣获“全国渔业生产百强县”、“全省渔业生产十强县”称号;新建茶园4.15万亩,植树造林3.96万亩,荣获“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省级林业生态县”称号。[10] 2012年固始县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固始县年粮食总产24.28亿斤[11] ,位居河南省第二位,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第二产业

2010年,固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7.8%,实现销售收入109.7亿元,增长19.6%,利税 13.5亿元,增长11.6%。15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以顺兴、豫申为龙头的全县粮油加工企业达126家,主营业务收入30.7亿元,实现增加值9.6亿元,行业效益位居全省前列。三高农牧股份公司成为省上市后备企业。“九华山”茶叶获国家驰名商标。[10]

第三产业

2010年,固始县建成三高肉食品冷链物流、农副产品低温保鲜配送中心;新建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改建、新建6处农贸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改造、新建农家店124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9万台,销售额2.51亿元,补贴金额3215万元。投资3000万元建设旅游大通道,使西九华山与华阳湖两大风景区连为一体;投资3000余万元开发建设留梦河谷自然景区,还实施了茶竹文化民俗村和元光故里景区工程一期建设等;启动了西九华山主服务区和长江河漂流项目。华阳湖风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10]

6人口民族编辑

2014年,固始县总人口174万。[1] 固始县历来就是多民族居住地。早期有汉、回、蒙、满、土等民族。1987年,有18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4万人。2009年,县域内少数民族达到33个,人口近3万人,其中以回族人口居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少数民族在居住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12]

7交通编辑

公路

沪陕高速、312国道、204省道、216省道、339省道穿境而过。[2] 沪陕高速横贯南部,在境内设有固始站、固始东站两个出口,以及一座沪陕高速豫皖省界收费站;淮滨经固始至方集的淮固高速公路也已通车,在固始县城设阳关出口,在方集交沪陕高速。此外312国道沟通东西,省道204、216、339以及各条县乡道路纵横交错。

铁路

宁西铁路横贯固始南部,[2] 建有客货运三等站-固始火车站(站址在段集镇香樟大道)以及五等站-祖师庙火车站(站址在祖师庙镇,始发固始-信阳的火车。宁西铁路复线建成后将关闭此车站),紧邻京九铁路、阜六铁路及合武高铁。

航空

固始距离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及阜阳西关机场均在2小时车程内。

水运

淮河干流流经固始北部省界,自西向东流至三河尖入皖,境内长59公里。淮河固始望岗港年吞吐量可达70万吨,以及淮河朱皋港、淮河余岗头港等。

8社会事业编辑

城建

固始是河南省规划建设的五个重点培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城区-秀水公园

被确定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固始中心城区远期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涵盖蓼城全部以及番城、秀水、沙河铺、柳树店部分区域。

副中心城区—火车站特区、三河尖镇区、史河湾城区

根据固始城镇体系规划,段集镇被确定为固始(南部)副中心城区,固始陆路交通运输中心;三河尖镇被确定为固始(北部)副中心城区,固始水路交通运输中心;史河湾城区被确定为固始沿边中心小城市。

固始火车站特区城区(段集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约5万人;

三河尖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约3万人;

史河湾试验区城区(陈淋子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约4万人。

 

隔夜凉茶(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