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天津留下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楼,走在天津的街道上,总忍不住东张西望一番,因为沿途小洋楼的古旧韵味很引人入胜、英式、法式、俄式、意式、德式……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争奇斗妍,难怪天津又被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这些小洋楼集中在五大道即: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上,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美观,装饰考究。
当时,除了一些西方人之外,寓居在这些豪华住宅的,大多是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因为天津靠近他们居住的京城,交通甚为方便。
这些小洋楼几乎都有着数十年至一百年历史,建楼的主人们,多半已不复在,可是,有的小洋楼却以主人们的名气和轶事引起当代人浓厚的兴趣和遐想。自由道上一幢浅灰色小楼,便是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每天伏案创作的“饮冰室”。而马场道与河北路交界的“疙瘩楼”,是京剧名角马连良的故居。此外还有满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住过的静园,清代太监小德张的公馆,以及孙傅芳、汤玉麟等一大批北洋军阀的寓所,每所楼房都有其独特的传说故事,也正由于主人的故事而更浓重的散发出它们的古旧魅力。
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
2关于编辑
所谓小洋楼,就是天津旧租界地里的花园住宅。天津的洋式建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势力的侵入,洋人开始在天津营造他们的新殖民地,于是他们也就开始为自己建筑房屋了。最先出现的洋式建筑,是英租界的洋行大楼,随之又出现了法租界的望海楼教堂。后来天津闹教案,起事的民众烧了望海楼,清政府无能,除了在原来望海楼的旧址又建起了新的望海楼之外,还镇压了起事的天津民众,而且,新望海楼比旧望海楼还要高出三丈,直到今天也还是天津的一个景点。随着外国资本的日渐入侵,洋人还在天津建起了银行、洋行,还有许多洋式的大饭店,这其中著名的有戈登堂,有利顺德大饭店,以及曾做过德国领事馆的德国俱乐部,还有后来的开滦大楼,以及惠中饭店、渤海大楼等等等等。至此,天津已经成了一个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