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涌现出不少被人们称誉的农民企业家。
郭村乡小营村青年农民吴宏柱,初中文化程度,曾多年在安阳钢铁厂当临时装卸工。1980年初,他向村里提出办轧钢厂的建议,受到党支部和群众的热情支持。可是,当时村里很穷,缺乏资金。吴宏柱一面发动10多名同他一起在外当临时工的青年农民分头求援,借到一部分电器设备,一面向银行贷款3万元,购置了1台日产三四吨的小型轧钢机,从村里挑选了几名工人,边学边干,利用大钢厂的边角废料生产圆钢筋,因陋就简办起轧钢厂。当年5月投产,年底即获利11.7万元,除还清贷款,买回设备外,还扩建了占地2亩的厂房。
吴宏柱正式被村里委任为厂长,由于他经营有方,轧钢厂越办越兴旺。1981年之后,陆续增加日产20吨和30吨的大轧钢机两台,钢材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1984年生产钢材超过8000吨,产值1 000多万元,获纯利润80多万元。相继又筹集资金100万元,购置全套电炉炼钢设备,村里划出山岗薄地28亩,兴建电炉车间.于1985年10月建成投产,成为河南省第一家拥有电炉炼钢设备的村办轧钢企业。办厂6年来,他们不仅为全村农业生产和群众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为全面建设崭新的小营村作出了投资规划农民成了企业家,历来的穷村变富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