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生,顾野王第43代裔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顾野王文化的研究以及传播。在研究过程中他感慨万千,说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必 须静下来慢慢品读。
■壹 江东孔子吴郡出
顾野王像
顾建新说,顾野王生于南北朝时期,梁陈吴郡人,也就是如今的苏州人。如同所有才子一般,他早慧好学,更是“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 不同的是,他为官一生,历侍八位皇帝,身居高位,思哲性笃,从不参与权力倾轧,在归林隐居时,写下我国汉语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楷书字典 《玉篇》,其后又写下开中国古代地学体例先河的巨著 《舆地志》。 在崇尚玄学清谈的六朝,顾野王呈现了难得的“经世济民”的特点,宋人刘嘉谟仰慕他,写诗赞曰“博洽倾当世,江东孔子儒”。 在发掘顾野王文化的过程中,最让顾建新难忘的,莫过于发现顾野王墓碑碑文了。2012年,顾建新认识了摄影爱好者俞小康,俞小康酷爱摄影,也爱走访古宅民居,闲聊中得知其曾偶然在村民家中拍到过顾野王的墓碑,这可真是机缘巧合,顾建新欣喜若狂。 俞小康的旧照都存在几百张刻录光盘中,费尽功夫才找到存有墓碑的照片,碑文上详细记录了顾野王墓碑经历了唐、宋、明、清四朝立而失,重立再失的千古传奇,为顾野王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资料。 在顾野王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着一幅“童子拜观音”,原型是明朝顾黯然依据顾野王所画摹刻而成。此画最早在吴江报纸上出现,顾建新发现后,几经周折找到了清晰的照片,又请人重刻复原此画。谈起这一经历和画作艺术,顾建新滔滔不绝,多年浸染,在寻找顾野王文化的过程中他俨然成为一个行家了……
■贰 大吴胜壤寻遗踪
每年顾建新都会组织宗亲去祭拜这位先贤,他还曾在网上发布信息,召集全国顾氏后人前来祭祖。2012年清明前夕,苏州国际教育园内,一百多位顾氏宗亲从全国各地赶来,顾野王的墓地就在这里。 墓上有五块大石,据传棱角分明的铁褐色的石头为陨石,故俗称“落星坟”。当地还有“宁可赤脚奔,莫踏顾公坟”的俗谚,百姓对其尊崇,可见一斑。 为了寻找顾野王遗踪,顾建新没有少费心思,但凡有零星记载,他都尽力找寻。 有一处是光福寺,对顾建新来说也是感情颇深。据历代地方志记载,光福山曾是顾氏的家山,光福寺曾是顾野王的旧宅,他舍宅为寺,祈福苍生,至今传为美谈。 顾野王出生于吴江三里桥,相传也是他著《玉篇》之处,后人在此建了顾公庙纪念他,千年飘摇,毁于上世纪60年代,2006年,经多方努力才得以重建。写下另一传世佳作《舆地志》的,是在上海金山亭林“读书堆”,顾野王曾隐居于此,高阜建舍,植林造亭,亭林之名也由此而来。 最有名的一处,该属虎丘的断梁殿,“大吴胜壤”四个字高悬于头顶,遒劲不失秀美。但凡去过虎丘,都会见过。这四个字出自顾野王所作《虎丘山序》中:“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这块牌匾也几经流离,曾为顾野王所书,乾隆时重立,后不知所踪,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攻陷苏州,顾野王后裔顾曾寿逃到城北黄埭,偶然拾到这块牌匾,经过他的修补再挂回虎丘。
虎丘“大吴胜壤”匾
提到顾曾寿,顾建新也满怀敬佩。他说,顾野王墓碑经过历朝历代多次倒伏,最后一次便是由顾曾寿修补重立墓前,其子顾大昌写下墓记,后人才能得知这一番传奇经历。
最令顾建新遗憾的是,俞小康05年在村民家中所见的墓碑,如今再去寻已经无处可觅。但顾建新依然没有放弃,凡有顾野王遗踪,他都会去寻找……
■叁 野王文化几人知
说起顾野王,便是苏州本地,知道的人恐怕也不算多,但说起他这个家族,千年来,顾雍、顾琮、顾鼎臣、顾锡畴、顾可久、顾炎武、顾文彬……其中一定有你熟悉的一位,苏州鼎鼎有名的“过云楼”亦是顾野王后代支系。 在2008年前,顾建新和很多人一样,并不知道顾野王,只知道家谱中有张古人像,是自己的祖先,名叫希冯公。是年续修家谱,偶然得知,原来希冯公就是顾野王。在做了资料研究后,顾建新当即深深被自己祖先所折服、并沉迷其中。越研究越令人惊叹:诗画丹青,才艺堪绝;为官入仕,辞色不失;喻树劝学,经世济民;著书论道,遗世千年。顾野王,当年真可谓“江南第一才子”!
三里桥顾野王纪念馆
然而在民间,他的知名度远不如明代四大才子。这让他开始反思:我们真的关注本土文化了吗?还有多少重要文化被我们忽略了。苏州这座城市,真是该慢慢去品读的。 顾建新说,顾野王对他们后代有着鞭策作用,但同时,顾野王也是苏州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名人,为苏州乃至中国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不该为人所忘记。 这也是顾建新研究顾野王文化的初衷。他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如果能出一份力就该努力去做。去年108岁高龄的周有光老先生得知后,还亲自为他题字并鼓励:顾野王文化传播,很好,很有意义,要一直做下去。 为了让顾野王文化更广为流传,顾建新联手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等单位和历史学家成立了顾野王文化传播工作室。这几年,他醉心于顾野王史料、遗踪等研究,也尝试着活态宣传乃至形成文化产品,将顾野王的笔迹绘至扇面之上,或者做成文具盒,或者结集资料出版成书,希望野王文化能够得到重视。 虽是绵薄之力,却至精至贵,细水流长,顾建新一直在做着。让他欣慰的是,从前几乎无人知晓的顾野王,渐渐回归到一部分人的视野中。更多的被遗忘的苏州文化,有待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和发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