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花灯节

家乡区县: 河源市连平县

     我国的花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客家的花灯是中国元宵花灯的一个分支,忠信花灯是这一分支上的闪亮明珠。     忠信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据忠信当地一些有名望的古稀老人口述,忠信花灯的历史已有600多年,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278年。雍正八年(1730年)卢廷俊纂修的《连平州志》[ (清)卢廷俊,颜希圣,何深纂,《连平州志》[普通古籍]:雍正十卷,广东省连平县档案馆图书馆,1980]卷二“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即是元宵节)。又经专家对民间艺人收藏的花灯纹样印版进行鉴定,也证明是清朝产物。因此,花灯于清朝时传入忠信的可能性最大。

     对于忠信花灯的渊源,连平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局长吴旺宜说,忠信花灯以中原花灯为基础,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而来的过程中经过江西、福建等地,流传到忠信地区的花灯便结合了中原花灯以及沿路地域的特点,当客家人的祖先落居在忠信地区时,他们结合了沿途花灯的共性,经过创新后形成了品种多样的忠信花灯。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状元灯。据吴旺宜介绍,在古时,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将儿子送给了别人,孩子长大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皇帝命人到状元生父家察看风水,生父要求状元挂花灯“认宗”后才允许来人察看风水,于是状元请花灯制作师特别制作了一个花灯用于“吊灯”“认宗”,后人便称此种花灯为状元灯。据了解,在忠信镇仍然流传这一风俗,即抱养的儿子,不管年纪大小,养父要为他“吊灯”“认宗”,只有这样才算是自家的人。

     清雍正八年(1730年)《连平州志》第二卷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即是“元宵节”,从记载那年开始,“吊灯”习俗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忠信花灯秉承了中源艺术之精华,历代人的实践创作使忠信花灯具有独特的风格。明末清初,忠信地区相继流行“吊灯”习俗。

      1999年,连平县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忠信花灯,在大年初九这天特别举办了忠信花灯节大型活动,并正式确立大年初九为一年一度的忠信花灯盛会节日。从1998年迄今连平县政府已举办了八届广东连平·忠信花灯节;在此基础上,忠信花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忠信花灯节特地选在正月初九是因为忠信人逢农历三、六、九出街赶集,大年初九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集日,也是唯一一个卖花灯的日子,做花灯的人早早把花灯挑出来摆卖,今年需要上灯的人家便在这天购买合心意的花灯挑回家。从古到今,花灯的交易都在一个专门地方进行,是位于忠信闹区的一段古旧街道,俗称“花灯街”。如今,花灯街渐渐淡化了它最初买卖花灯的功能,成为花灯展览街;自1999年开始,每年政府都会出资请花灯艺人制做多姿多彩的花灯挂在花灯街和广场上供游人观赏。此举使花灯得到了有力的保护。2006年5月,忠信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chana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059396029_0_1.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103248833?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wm2377MD37V4(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