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习俗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又是客家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聚集地。龙岩市大力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进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积极争取永定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1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近1300万元;2005年12月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保护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200万元。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永定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启动了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完成古田会议会址群维修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古田镇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改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维修保护、乡镇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
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