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式昭的苏州情结

家乡区县: 江苏省虎丘区

暴式昭(1847~1895年),字方子,河南滑县人,两度与苏州结缘,先后在平望、西山做巡检。巡检,是清末最小级别的公务员,从九品。暴式昭虽职微级低,其人其事却流传至今。清光绪十一年至光绪十六年(1885~1890年),暴式昭到太湖厅西山甪里巡检司任巡检官,一介小吏以爱民为民之心之行,受到林屋山民的“追捧”,成就了一幅《林屋山民送米图》,传唱了一代廉吏的感人事迹。俞樾有诗云:“薄官不能一朝留,清风可以百世纪。”
■俞氏曲园的箴言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暴式昭似乎没有什么功名,但也绝非一般家庭出身,首先是个读书人,而读书人做巡检之职几乎没有,他却开了先例,从中也可以看出此君的个性。他的祖父暴大儒,做过江西峡江县知县,与俞樾(1821-1907年)是道光三十年的同榜进士,其墓志铭还是俞樾所写,从暴氏保留的俞樾63通手札来看,可以说俞暴两家世交情谊颇深。这份通家之好延续到俞樾之孙俞陛云、曾孙俞平伯和暴式昭之孙暴春霆。俞樾淡出官场后,定居苏州,专心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且对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也有研究,可谓博大精深,有朴学大师之称。学问之外,俞樾有一双洞察世道人心的眼睛,他比年轻的暴式昭更懂得官场的险恶,因此从爱护小辈的角度,在信中屡屡劝告他谨慎行事。老少两人交往密切,俞樾还把易实甫、郑叔问等苏州名士介绍给他,对暴式昭来说客居苏州,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说说心里话,关键时候还能彼此相助呢。   清代官员也要逐级考核,身在苏州城里的俞樾经常听到各种对暴式昭不利的消息,例如苏州知府魁文农对暴式昭的评语是“情性乖张,作事荒谬”,这样的评语一旦上呈,暴式昭的前途就玩完了。为此,俞樾语重心长地对暴式昭说:“百姓之讴歌,万不敌上官之考语,足下宜慎之。”是啊,那时提拔干部可没有群众推荐之说,都是上级说了算。经过俞樾的周旋,及江苏藩台易实甫之父的说情,魁文农答应修改评语。有一次魁知府登门拜访俞樾,俞樾再次请其关照暴式昭,魁知府表面上一口答应,但还是流露出不满,说暴式昭“好事,又好出主意”。但凡太有主张、太喜欢管闲事的下属难入上司的法眼,违反了服从与秩序,犯了官场大忌。   从年龄上说暴式昭与俞樾相差二十六岁,似乎是父子,但从辈分上讲,暴式昭是俞樾同年之孙,属于孙辈,因此,俞樾对暴式昭的教诲显得十分耐心。他在一封信中说:“意湖山一席最宜吏隐,从此竟可不事一事,以文墨自娱,乃可相安。”俞樾自己大隐隐于市,身在曲园,在学术园地里耕耘自乐,“文墨自娱”确实是种好方法。他循循善诱,试图说服暴式昭,只是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暴式昭依然我行我素。而俞氏除了规劝之外,就是为他物色更大的靠山。湖南巡抚吴大澂回苏丁忧期间,俞樾特地向他介绍暴式昭,也说明很多人不喜欢暴式昭,希望将来万一暴式昭遇到事情,请吴巡抚设法“保全”。即便如此,俞氏深知“远者之保全不敌近者之毁伤”,他还是一再要求暴式昭“一切谨慎为宜”,虽无血缘关系,俞樾对暴式昭可谓“舐犊情深”。
■晚清官场的“奇葩”
暴式昭在平望做巡检时,“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谭叙初出任江苏巡抚时,一度整肃社会风气,革除陋习,如禁止赌博、禁止娼妓、禁止吸食鸦片。这些恶习曾养肥了不少官场中人,开赌场、妓院、鸦片馆的都要寻找保护伞,但暴式昭从不以此谋利,坚决执行谭领导的指示,“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叙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本来,暴式昭这个在基层工作的低级官员碰到贵人谭叙初,机会难得,不料因母丧而离职,人的命运有时真不由己。   等到服丧期满,再出江湖时,暴式昭更加清正无私。在腐败成风的大清官场,暴式昭可算得上是一朵“奇葩”,公开宣称:我母亲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我尚且要廉洁奉公,而今怎么能为了妻儿的温饱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他严以律己,自甘贫寒,心系民生,问民疾苦,“兴利除弊,饮冰茹蘖,山民戴之”。西山有着厚重的人文景观,太湖山水又明澈清幽,公务之余他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他敬重文化,优礼文士,重刊西山诗人《张巳山遗集》;采集节烈资料,请旌表者达二百余人;又设法募集善款,扶贫济孤。山民们看惯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刚开始觉得他有点“痴”,后惊呼“好官也”。   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十五日,他刚到西山不久,发布禁赌布告,将许虎姐等六名主犯捉拿归案。第二年三月,又张贴禁止吸食和贩卖鸦片的布告,将贩卖鸦片烟的首犯严达三抓捕归案,并告诫“凡吸鸦片烟者,不论男女、老幼,三天内,携带烟具,剩余烟土亲往禹王庙提名存记(登记)、缴物。逾期者,转移窝藏者,严惩不赦”。随着了解的加深,特别是遇到上峰催租蠲赈之事,暴式昭宁愿得罪上司,也要庇护山民,山民们由衷地说“好官也”。官是好的,自家的日子却是苦的,凭一年30两俸银和相应的柴米收入,家人跟着他过着平民般的生活,节衣缩食,却无怨无悔。   暴式昭作为世家子弟,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依旧好读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 等无不精读过。读史的人应该知道官场中人的利益得失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这中间有时要牺牲原则,甚至出卖良心,但身为小吏的暴式昭恰恰“性傲岸,讲真理”。凡事一定要弄个黑白分明,绝不含糊,不肯捣糨糊的他显然敌不过那些长袖善舞的同道,他们的日子过得滋润,得到的评语比他漂亮,前途更比他光明。性格决定命运,暴式昭注定属于悲情英雄,“失上官意,竟劾之”是必然结果,也是他的宿命。
■林屋山民的柴米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十八日,暴式昭被撤职。花果是西山人的主要生计,外地人经常到此放蜂养蜜,多少影响了花果的收成,引起山民们的不满。暴式昭为此出面阻止,不料双方官司打到苏州府,得罪了上司,五年的巡检生涯划上句号。别人做官,多少有点积蓄,可暴巡检却是“债累满身,一钱不存”,解职不久家中已揭不开锅。“山民闻而感泣,相率日以米薪相饷”,眼见这位小小芝麻官连饭都吃不上,山民们冒着风雪送来柴米鱼肉。暴式昭感动了山民,而山民们也感动了暴式昭,他一笔一笔记下这本“柴米簿”,这是一本体现官民和谐的人情账啊!   第一个向暴式昭伸出援手的是陈巷百姓,十二月初十日,他们委托张洽泉送来一石米,暂解了暴家的断炊之急。第三天,劳村的邹德彰、邹嘉善也送来全村山民的心意——二石米。接着东蔡、中桥头、辛村湾等68个村七八千户的人家自发组织起来,从十二月十四日直到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九日,这场群众公然“行贿”活动整整持续了四十九天。他们送的东西五花八门,钱财物品俱备,有茅柴、松柴、稻柴、大米、年糕、糯米、炒米粉、糯米粉、猪肉、鱼、鸡、皮蛋、酒、松子、橘子及银元、铜钱等,如夏泾的金云高送一元大洋、茶叶、山楂糕、云片糕、长生果、冰糖及小孩玩物;福源寺的松云和尚送来大洋一个,端砚一方。粗粗统计,共有米一百零四石八斗,换算现在的计量单位,等于13100千克,柴约十倍于米,洋10元(暴式昭退还金云高、松云和尚的两元大洋),钱7200,“钱肉鸡鸭、糕酒果蔬之类,不可计数”。

 

112507139(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