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小虎——南海区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南海区,广东省佛山市下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市,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州大城市下的重要卫星城。 南海区在广佛同城的大环境下,打出了广佛同城、南海先行的口号,做好了广佛同城的排头兵。南海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是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区域技术创新示范城市、 广东省教育强区。 南海是“广东四小虎之一”南海是千年文化名城,2012年,南海在全国百强区中位列第四。
南海:开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改革开放之初,一批“洗脚上田”的农民办起了一批小五金、小冶炼、小化工、小塑料等个体私营企业,南海的非公有制经济由此起步。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海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三分天下。
1993年,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的推动下,南海开始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这一年,南海洲表村、下柏村、沙涌村一起成为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尝试成立股份合作社,把村民土地折价入股,村民凭股权证定期分红,并将全村土地划为农业保护区、工业区和商住区,集中土地引资办工厂,迅速走向工业化。
由于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当时南海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得到了中央的一个珍贵表态:可以搞,但不宣传,不推广。1995年3月,终于尘埃落定,1574个股份合作组织开始登上南海的历史舞台。
此后数年间,南海农村呈现出这样的景象:连片的厂房起来了,农民大规模地转移到二、三产业,南海农村的发展走入了一个不同的轨道。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解决了南海区人多地少、土地收益低的矛盾,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该制度随后在南海全区以及珠三角推广。这种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及征地制度的改革,后来被总结成“南海模式”,而农村股份合作制也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经济的一个经典模式。
改革不断在探索中深入。南海区委农村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从2003年起,南海全面推进农村股权固化,切实做到固化存量,避免增量,有效防止新增农村“出嫁女”。同时针对人口的不断变动,适当扩大出资购股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定期调整,合理流动”的股权新机制。[2]
2013年,南海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2亿元。

你造吗?(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