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古时建城必有城隍,故为永宁卫城的同期建筑。据有关资料考证,原永宁城隍庙规模仅限于现有的后殿。
永宁城隍庙座落在福建石狮市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十五年(1835)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清·光绪年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整修、挺高门楼,方形成今日之大观。
永宁城隍庙与石狮及台湾鹿港城隍庙有着特殊渊源。据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攻陷永宁城,百姓纷纷出逃,有王、陈、洪、何、商等十余姓居民逃往石狮,永宁城隍神像被一商姓信士背负到石狮,遂将其供奉起来。迨至万历二十年(1592)于石狮券内(今宽仁街)建城隍庙崇祀。每年古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爷生日,石狮善男信女都到永宁进香。石狮城隍庙有一对联:“鳌城香火分来久,狮地风云拂去多”记载了这一渊源。
永宁城隍庙分支台湾鹿港则另有一段故事。明清期间,永宁与台湾商业往来频繁,永宁商家定居在鹿港、漳化者众多。至今鹿港镇仍有泉州街、永宁街等街名。时有永宁一高姓商家在鹿港开设“日兴”商行,专营大陆土产,规模颇大。有一次商行失窃,损失惨重。但案发多时未能侦破,高姓商人正为此烦恼之时,有人建议请家乡永宁城隍爷渡海来台断案。高姓商人听从此议,遂返回永宁请城隍爷过水到台湾。果然一到鹿港,贼人心生惧怕,不多日便自往投案,献出赃物。自此永宁城隍在台湾声名远播,每年城隍爷诞辰之日,台湾乡亲即到永宁大做寿庆。数年后,并于鹿港为永宁城隍爷建了庙宇(鳌亭宫)。近年来,海峡两岸气氛缓和,闽台两地宗教文化渐趋活跃,台湾同胞组团前来永宁进香者犹多。
600多年来,永宁城隍庙香火绵延不断,除石狮、鹿港两地城隍外,分灵各地的城隍也不在少数,如在晋江安海的青石、山仔、桥头万宝殿、陈埭的塘头、锦尚(厝上)、惠安的崇武、东园以及南安的水头郑厝等地,还有台湾的台南、台中、嘉义、金门等地。至于永宁城隍随着华侨远居海外而分灵国外者也不乏其数,如泰国的未卡城、新加坡柏城街,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缅甸等华人聚集的地方。
多年来,在海内外善信的支持下,永宁城隍庙进行全面维修,使古庙新姿焕发,成为我市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永宁城隍庙正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的朝圣者和观光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