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洛川县1500名民兵,55名干部为支援国防战备陕西省梅七线铁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
一、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中印边境发生争端以至中方被迫自卫还击;美国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疯狂扩大侵越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让中国人喘不过气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妇孺皆知。
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大敌当前,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所谓大三线,是指中国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岭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1955年,“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这一伟大工程正式启动,其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于是,一大批重要的工业项目动迁到崇山峻岭中。
二、简介
梅七线(梅家坪--七里镇)铁路路线临时编号F260,前河镇--七里镇段于1974年施工,1977年停工,已完成投资1391.8万元,尚未复工续建。为开发铜川、黄陵的煤炭而建,是一条运煤为主的一级专用铁路线。梅七线因修建于“文革”时期,又是支线,当时严重违反基建程序施工,致使病害不断。
三、致敬英雄们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洛川县1500名民兵,55名干部为支援国防战备陕西省梅七线铁路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大批英雄的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满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迅速奔赴艰苦的大三线。当年的三线建设者,扎根山沟,艰苦创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为三线建设“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建设,经历了物质条件匮乏的漫长岁月,一个门类齐全的制造工业基地终于在大三线建成,三线建设给内地的一些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内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当年洛川县儿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为建设梅七线铁路英勇奋战和顽强拼搏的场景。梅七线铁路从1969年动工开始,历时四年,于1973年完工,在这四年里,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主角们有的已经与世长辞,有的卧病在床,他们中年纪最轻的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修“梅七线”背井离乡三年多,好多人不顾家小奔赴工程一线,不辞劳苦,有伤有残,有人因此捞下一生病根。如今这些人都已年过花甲,病痛随之而来,好多因看不起病已经仙逝,为党为人民做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