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二中--唯厚可以载物,唯德可以育才

家乡区县: 湖北省宜都市

 宜都二中坐落在古镇枝城,学校的前身是1912年创建于湖北武昌的“私立武昌荆南中学”,1937年 迁至春霆校长家乡枝江县城(枝城),设初中部,并入县中心小学,以清朝乾隆年间“丹阳书院”旧址办学,又名“丹阳书院”。1939年8月 迁城西架锅山。1941年 枝江县立中学,设初中部和初师部,张春霆继任校长。1943年 再迁省府临时驻地恩施,六月回迁,王渭北任校长。1947年2月 春霆校长年老卸职,先后由鲁枝生、淡畅先、李绶玺接任校长,直至解放。1949年7月 枝江县城解放,光化、三立、丹阳等中学并入。1950年元月 易名枝江初中,设初中部和初师部,1954年停招师范生。周绍镛、李学勋先后任校长。1955年 枝江宜都分县,学校易名“湖北省宜都县第二中学”。1958年8月 首次招收高一新生,成为宜都县第二所完全中学。改革开放前李学勋、马志刚、刘才雄、黎明星诸君先后来校主事,1960年9月 枝城小学并入,易名“宜都县十年一贯制第二试验学校”,两年后小学脱钩,恢复原名。1981年9月 停招初中生,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艾常钰、谢代弼先后任校长。1985年 高中改制,学校成为三年制普通高中。郑兰彬、张长文、金策坪、杨世焕先后任校长。学校追荆南遗风,传丹阳遗韵,历经百年沧桑,培育万千学子。学校步入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占地面积112.5亩,目前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硬件建设创一流,建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有高标准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千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终端遍布各个教室、办公室,师生可通过宽带网随时实现与外界的互动式学习交流;学校教学质量上乘,创普高奇迹,近七年高考上省线人数持续攀升,每年都有多个学科获宜昌市教学质量奖,学校特长教育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立交桥,近三年升学率达到98%以上;学校师资优良,素质过硬,现有教职工143人,专任教师125名,中高级教师79名,地市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人,3名在职教师正在攻读硕士,19名教师获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青山隐隐,流水依依。古镇枝城复兴山下坐落着一所古老的学苑——湖北省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学校追荆南遗风,传丹阳贵韵,历百年沧桑,育万千学子,实为荆楚大地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悠悠百年岁月,铸就了二中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学校长期坚持“尽全力提供尊重、友爱、激发潜能的成长空间”的办学理念,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指引下,本着“民主、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原则,逐渐确定了在宜昌市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学校先后被宜都市评为“最佳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宜昌市评为“示范学校”、“名牌学校”,是宜昌市重点高中,也被评为宜昌市“绿色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先后成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兴校示范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电教先进单位”,是宜昌市唯一一所跨入“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行列的高中学校,学校还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命名为“教育观测基地”。

    二中风雨近百年,传承“少年立志,蔚为国光”的校训,培养出数万学子。有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干的王明麻、清华大学教授张学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金才宽、首批赴南极科考的赵先泌,还有1999年和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姚德忠和郑大平等。

   希望宜都二中越来越好!年年桃花,岁岁芬芳!

网络营销主页:http://wm23.cn/zxyjz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94469858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xyjzsecret

饺子(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