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介绍:
陇西人,性粗猛,有谋。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公元192年,为司徒王允等人所杀.
秦嘉介绍:
秦嘉 东汉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生卒年及字号均不详。陇西人。秦嘉妻。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秦嘉、徐淑今存的诗文并收辑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桓帝时,为郡吏。后为郡上计入京,留为黄门郎。数年后病卒。秦嘉的作品今存者只有《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两篇文章和《赠妇诗》三首。赠妇诗(选二首)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倍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说明秦嘉《赠妇诗》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和第三首。这是秦嘉为郡上计入京前,写给其妻徐淑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其妻子的想念和留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切友爱之情。虽社会意义不大,但感情真挚,是早期比较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二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
金銮介绍:
金銮(1506?~1595?) ,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金銮散曲写情之作固多,而针砭时事嘲笑讽刺之作也不少,如〔水仙子〕《广陵夜泊》、〔醉太平〕《漫兴》、〔河西六娘子〕《闺情》、〔点绛唇〕《八十自寿》、〔黄莺儿〕《咏燕》等,体现了他达观怡情、物我忘机的坦荡襟怀和宽柔博茂的风格;讥时疾世的作品较为泼辣,如〔沉醉东风〕《嘲王都阃送米不足》,及〔落梅风〕《咏蝇》、《咏虱》、《咏蚊》和《咏蚤》,借物寓意,富有现实意义。而所写的男女风情之作,如〔沉醉东风〕《风情嘲戏》、〔胡十八〕《风情嘲戏》等,无时人□艳粗率之病,而是以深挚娇婉、委曲传情见长。他的曲作虽以萧爽清丽著称,但也兼有俳谐之趣。何良俊说: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鸾最为知音,善填词。其嘲调小曲极妙,每诵一篇,令人绝倒。(《曲论》)王世贞称他:颇是当家,为北里所贵。(《曲藻》)吕天成又说他的散曲响振江南(《曲品》)。金銮的曲作有《萧爽斋乐府》 2卷。有明万历刊本、武进董氏刻本,还有饮虹□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一作阁)词》。
庞德介绍:
籍贯 [雍州]南安狟道 [今甘肃陇西东南] 官至 立义将军 关门亭侯 谥曰壮 兄弟姐妹 庞柔 子女 庞会 相关人物 马腾 马超 马岱 曹操 关羽 于禁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张鲁 马腾|超|韩遂 庞德 - 简明历史传记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操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庞德 - 简明演义传记 庞德,字令明,南安人,为西凉马超帐前心腹校尉,于演义第五十八回登场。其时曹操擒杀马腾于许昌,马超誓报父仇,于是攻打长安,庞德与马岱并为左右折冲。双方攻防战中,庞德献策筹画,成功攻陷长安,并亲斩郡守钟繇之弟钟进。后曹操亲征马超、韩遂于渭南,韩遂以庞德为先锋,循河与战,中计遭围;庞德奋勇步斗,破敌突阵救出韩遂,又杀曹仁部将曹永,夺其马护韩遂而走,其悍勇遂知名。后马超兵败,庞德随之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马超降蜀,庞德因病未随,所以曹操攻汉中时,张鲁功曹阎圃便劝张鲁用庞德以敌曹操手下诸将。曹操素闻庞德骁勇,以计擒之;庞德思张鲁不仁,亦愿拜降。曹操自此待庞德甚厚,庞德亦数卫曹操于危难。后曹仁被蜀将关羽围于樊城,庞德受任为先锋,随于禁引军赴救。其时诸将皆以庞德之兄庞柔、故主马超均在蜀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斗关羽父子,又箭射关羽,深为关羽所忌惮。然而于禁惧其立功,处处加以制肘。魏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
姚苌介绍:
姚苌(330—394年),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姚苌是姚弋仲之子,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姚苌是其第二十四子。姚苌“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不修行业,诸兄皆奇之”(《晋书·姚苌载记》)。姚苌随其兄姚襄(姚弋仲第五子)征战,多次参与决策。 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姚襄在伊水(洛阳南)被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击败,西走平阳,图进关中。升平元年(357年)四月,姚襄屯驻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招兵买马,周围小城纷纷响应,所部达2.7万余人。姚襄派辅国将军姚兰掠地敷城(今陕西洛川西南),又亲率部众进军黄落(今甘肃庆阳西南),与前秦发生冲突。秦王苻生派卫大将军苻黄眉、平北将军苻道,龙骧将军苻坚、建节将军邓羌率步骑兵1.5万抵御。姚襄固守黄落,不肯出战。五月,邓羌又率3000精锐骑兵,直压姚襄大营,筑垒布阵,诱其出战。姚襄果然中计,出城迎战。邓羌佯败退至三原(今陕西三原),姚襄军追击,邓羌突然回军迎击,苻黄眉等率大军继至,大败姚襄军,姚襄被斩,姚苌只得率部众请降。 苻坚即位后,以姚苌为扬武将军。太和元年(366年)七月,姚苌与前将军杨安随辅国将军王猛进攻东晋荆州南乡郡(今河南淅川西南)。八月,将东晋汉水以北民万余户掳掠而还。 当初,割据陇西(今甘肃陇县西南)的李俨举郡投降前秦,不久又和前凉相通。太和元年十二月,羌人敛岐率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南)4000户叛前秦,向李俨称臣。李俨于是拜置牧守,和前秦、前凉断绝关系。太和二年(367年)二月,姚苌与辅国将军王猛、陇西太守姜衡、南安太守邵羌等率兵1.7万讨伐敛岐。 三月,前凉主张天锡遣前将军杨通出兵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征东将军常据出兵左南(今青海民和西北),游击将军张统出兵白土(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张天锡亲率步骑3万屯驻仓松(今甘肃武威南),以讨李俨。羌人敛岐的部落以前皆属姚弋仲,闻姚苌至,皆降。符坚以姚苌为陇东太守。四月,秦军获胜,俘李俨。 东晋太和六年(371年)三月,姚苌与苻雅、杨安、王统、徐成及羽林左监朱彤等率领步骑7万人讨伐氐王杨纂。四月,秦兵到达仇池北面的鹫峡(今甘肃西和东南),杨纂率步骑5万抵御。东晋梁州刺史杨亮派督护郭宝、卜靖率骑兵千余助杨纂抗秦。双方在峡谷中交战
边景昭介绍: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福建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设色沉着而妍丽,一图之中能描绘多种禽鸟。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轴,原藏故宫博物院,现在台湾省;与王孟端合作《竹鹤双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春禽花木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宫廷花鸟画家。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1403-1442)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有“花之妖笑,鸟之飞鸣,叶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其用笔墨无不合宜”之说。边景昭的墨线气力十足,变化丰富,精谨细微,柔韧相宜。他精画禽鸟、花果。深入生活,体察细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边景昭笔下的花鸟,花有姿态,鸟有神采。他画的翎毛与蒋子成的人物、赵廉的虎,曾被称为“禁中三绝”,是明代院体画家中影响较大的工笔花鸟名家。有《竹鹤图》传世。子边楚芳、边楚善亦长于花果翎毛,传其父法。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双鹤图》、《春禽花木图》。边景昭的花鸟画以工笔重彩法见长,传统渊源无疑来自宋代“院体”,如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评:“边鸾(应作边景昭)、吕纪、林良、戴进,纯以宋院题为法,精工毫素、魄力甚伟,黄(笙)、赵(昌)、崔(白)、徐(熙)之作,犹可想见。”明李开先《中麓画品》更具体的指出:“边景昭其源出于李安忠。”清顾复《平生壮观》记边氏《聚禽图》时也指出:“得黄要叔父子遗意。”黄要叔父子即北宋初黄筌及其子黄居采,所创工笔重彩花鸟画风,成为宋初“院体”标准体制;李安忠是宣和朝画院画家,花鸟亦善然而出,边氏出生地的福建,又沿续着南宋院画风格和元代边武、张舜咨传至闽地的文人水墨花鸟画风,趋于粗简劲健,故边氏也受到一定影响。其成熟的花鸟画法即粗细相兼,妍雅并重。花鸟主体勾勒设色,工细妍丽,树石北京水墨皴染,简劲清雅,在工致华美中透出雍容浑朴气象,遂自成一格,开创了明代“院体”花鸟新风。
李适之介绍:
【公元694~747年】始名昌(墓志上记载是名昌,字适之),陇西成纪人。生于武周长寿三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能诗。神龙初,(公元七零五年)擢左卫郎。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擢泰州都督,转陕州刺史。人为河南尹,拜御史大夫,历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李林甫构之,罢知政事,守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
李适之为李承乾之孙,历官通州刺史、刑部尚书,天宝元年,任左相,因与李林甫争权失败而罢相,后任太子少保的闲职。天宝六载,贬死袁州(据《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记载:“(天宝)六载春正月辛巳,林甫又奏分遣御史即贬所,赐皇甫惟明、韦坚兄弟等死。罗希?]自青州如岭南,所过杀迁谪者,郡县惶骇,排马谍至宜春,李适之忧惧,仰药自杀。”志云“至郡三日”与《旧唐书•玄宗纪下》“到任,饮药死”的记载吻合。墓志“寝疾薨于官舍”乃是房琯为故交讳之。)
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李适之酒量极大,据《唐书·宗室宰相传》记载,说李适之喜欢与宾客宴饮,每次可以喝酒一斗多不醉。他夜晚饮酒作乐,白天处理政事,一点也没有耽误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