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索
清代凉州进士郭楷有诗云“莫嫌贫舍无兼味,尚有青青麦索餐”。用青稞制作麦索是凉州极富特色的季节性小吃,也是凉州传统的风味小吃之一。
每到青稞有八成熟时,用镰刀割下半熟不黄的青稞扎成把子,剪去穗头上的芒刺,朝上放在锅里,把水加到刚刚浸过秃穗,生旺火,很快把水烧沸,然后细火慢煮,熟时把青穗从水中捞出,凉冷后,放在簸箕中搓去麦壳,便成青粮食,稍撒点盐,吃起来有滋有味,熟青稞,放到石磨上碾成火柴棍粗细、长短不等的绳索状,就是“麦索”了。将它盛进碗里,浇上酱油、醋汁,拌上清油泼的辣椒、蒜泥等,吃起来柔筋筋的,越嚼越香,别有一番滋味。
浆水面
在百味小吃中,凉州浆水面可称一绝。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所谓浆水,是用新鲜的芹菜、白菜、甘兰等叶类蔬菜在开水中略烫,然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密闭罐口,经乳酸菌的作用,一周左右菜有浓酸味,先将沤制好的浆水舀一勺入锅,并根据酸味浓度和食用者要求,酌情加清水兑合,烧沸,再加葱花、香菜、食盐、辣椒等调味品,待凉即成。煮熟的面条,调入清凉的浆水,吃一碗顿觉清凉透心。还有不少人独具匠心,把浆水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浆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清肠利尿,有益于身体健康。
卤鸡
凉州卤鸡也叫凉州烧鸡。凉州卤鸡历史悠久,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考究,以体大肉多、色泽金黄、鲜嫩醇香、风味独特而誉满河西走廊。凉州卤鸡的传统制作方法是严格选用肥嫩的童子鸡作原料,精细制作而成。煮鸡的卤汤所用的调味品有酱油、白胡椒、丁香、大香、桂皮、草果、生姜、小茴香等。汤汁可连续使用,卤汤越陈,烧鸡越香。卤汤沸后,将已宰好洗净的鸡下锅,放入少许冰糖、食盐,同时视卤汤的消耗情况,增添上水及各种调味品即可。鸡入锅后,迅速盖锅,先用武火烧开滚透,然后改用文火慢煮。待鸡熟透,卤味已入肉内,即停火捞出。鸡稍凉干,在鸡肉表皮上涂以香油,使其光泽明亮,卤色悦目,便可享用。凉州卤鸡是凉州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它与静宁烧鸡一样名传西北。
红烧羊羔肉
凉州羊羔肉质地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食品,堪称塞上佳肴。我国西北地区食用羊羔肉的历史极为久远,据史料记载,远在唐代,凉州畜牧天下驰名,河西走廊的羊羔肉就作为贡品了。在民间,羊羔肉的声誉则更高,食用方法亦多,既可清蒸、清炖,又可煮食和手抓,还可烤羊肉串,尤以红烧多见。其特点是色泽微红,肉质鲜嫩滑软。曾有“宁吃一顿红烧羊羔肉,不坐三请六聘九家席”之说。清蒸羊羔肉,选用胸及上脊骨部位,经巧调佐料,上笼蒸制而成。食用时,配以蒜汁、醋、盐等,其味之佳可与鸡、鸭肉相媲美。
手抓羊肉
凉州手抓羊肉(也叫甜水羊肉),肉烂味鲜,清香可口。制作时将肉剁成均匀的大块入锅,甜水煮熟捞出后上桌,并将大蒜、香菜、葱末、辣椒末、胡椒粉和精盐等调味品上桌,由客人根据个人口味调至适宜即可手抓食用。
烩羊杂碎
“杂碎”是凉州流行的回民风味小吃,它是用羊的内脏、头、蹄肉,经精细冲洗,加鲜原汤及佐料所烩成。一碗香味四溢、色泽鲜艳的羊杂碎,上面飘浮着一层油色,红绿点缀期间。那红的是辣椒油,绿的是葱、香菜茉,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鲜汤,喝一口鲜汤吃一口羊杂碎,不腻不膻,味道香醇浓郁。只要肚量大,便会一碗再一碗地吃个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