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Yuci),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素有“太原南大门”、“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榆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榆次(Yuci),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
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
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
1954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
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境内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海拔768~1814米,从东部的基岩山区经黄土丘陵、台塬区到平原区,依据海拔分为中低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平川区三个类型,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5.1%、40.6%、24.3%。
土壤
境内地带性土壤以褐土类型为主。全区范围内海拔790~1800米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隐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级阶地和潇河的阶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间,其土壤类型均为半水成型的潴育性土壤、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草甸盐土等诸多土壤类型。
气候
榆次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