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利,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度,超越这度就会招致毁灭。”其实,任何事物要保持其稳定性,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比如;水在0度至100度之间才是水,在0度以下就是冰,在100度以上就变成了蒸气,发生了质变。正反的转变,是事物的辩证法。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也认为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盈了以后就要亏,锐了以后就要钝。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他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但要防止矛盾激化,富贵不骄奢,要懂得善让,还要进行人为转化,告诉人们要“功遂身退”,不要自我膨胀,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范蠡莫属。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辅臣,当勾践被吴王夫差灭国之后,他竭心尽力,辅佐勾践,教勾践以韬晦之术,亲随勾践到吴国作人质。吴王夫差看范蠡是个人才,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引诱他,都被他严辞拒绝。就这样,范蠡陪着勾践在吴国做了多年人质,君臣经过重重磨难之后才会到越国。回国后,他修船造箭,训练士卒,经过十年奋斗,越国终于强大起来,终于出兵战胜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
范蠡可说是越国重建的第一大功臣,可胜利之后,他却发现越王有猜忌臣下之意,于是找借口要离开越王,退居江湖。这越王勾践颇出意外,立即严词拒绝:“我是由于你的辅佐,才得以有今天,我正想报答你,你怎么倒要弃我而去?你如果能留下来,我与你共享荣华富贵,如果你走了,我就杀掉你的妻子儿女!”
范蠡最终不顾越王的威逼利诱,当夜驾了一叶扁舟,涉三江,入五湖,不远万里,来到齐国,隐姓改名,隐居于陶山,自号陶朱公,做起贩卖牛羊的生意,不消几年功夫便获利千金,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名富商大贾。“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著名的话便是出自范蠡之口。他的功遂身退,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我们今人也应从范蠡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尤其是仕途中人,要谨记“盛极而衰”“知足常乐”的道理。当你权势正旺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那是永恒不变的风景,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那烈火烹油般的鼎盛之中,早已孕育了危机。当出现这种危机的时候,记住千万不要恋战,要急流勇退,要尽早抽身退步。
用红楼梦中《恨无常》这支曲子作为结束语吧。“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寻相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