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朋友说,人有命运,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命运。最基本的论据:生在中国与生在美国有不同的命运,生在20世纪初一片大乱的中国与生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有不一样的命运;同在中国,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命运又各不相同。……结论:环境即命运。
一次次的选择即构成命运,很有创意,对命运很藐视,我喜欢这个朋友的观点,但他解释不了人生为何生而不平等。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命运,从人自身找原因,也有见地,我赞赏这个观点,但人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相同的性格为何也有不同的命运?也无法自圆其说。环境即命运,命运的表象的确如此,但这种说法终不究竟,同一环境下为何有不同的人生?人为什么会生在不同的环境?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谈命运,各有局限,正如盲人摸象,每个盲人都摸到象的一个部位,那也是象,但不是全部。难怪人们常常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且看看先哲是如何说的吧。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大圣人,从少年开始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直到五十岁才敢说“知天命”,可见命运深不可测,圣人不敢妄议。孔子晚年精校周易,作《十翼》,对“命”,他不仅信其有,而且相信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预测,从而达到把握命运、指导人生的目的。可惜我少读儒书,对儒家思想了解不多,不能就孔子的命运观深入探讨。留待以后吧。
中华文化另一座叹为观止的高山——老子是如何说的呢?老子的《道德经》,记忆中好象还没有正面提到过“命”一类的词句。但综观其五千言,老子始终强调人应该以一种柔顺、自敛的低姿态去顺应自然,所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顺应不仅是一味的奴性,实质是在对大道的深刻领悟和正确把握之下,一种驾驭自然的最妙方式。所以我要说,道家不仅相信命运的存在,还一直在探索命运的原理,试图通过调整人的思想和行为,去把握和驾驭命运,从而成为 命运的主人。事实上,老子本人就是一个成功驾驭和改变自己命运 的典范。
说命运,说到深处,不可避免的会与佛讲的道理不期而遇。以我对佛教粗浅的了解,我认为佛教对命运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佛教承认命运存在,虽然没有哪一部佛经专门谈命运。佛教是最彻底 的唯心论,认为人生多苦,人生短暂,不得自由、不得解脱,这是所有众生最基本的命运。具体到每一个众生,都有其成、住、坏、空的定数,正如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那么作为人,顺理成章,其寿夭穷通当然在冥冥中早已注定了。佛教不说这是命运,而讲定数,其实与我们所说的命运应该还是一回事吧。
第二,形成命运的原因——因果。所谓“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欲知前世因,但看今世果;欲知来世果,但看今世因。”
第三,面对命运的态度,坦然处之,顺其自然。正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知其不可而安之如命。其实在已经形成的现实面前,最明智的态度就是顺应,坦然面对此生的艰苦磨难,一旦果报偿清,就可获得解脱。
第四,改变命运的方法。佛教不仅相信命运,而且认为人自己可以造命。现生今世命已形成,无可奈何,但他生来世的命运将会如何,主动权在于自己。正所谓“菩萨畏因,众人畏果”,众人做坏事的时候不怕,当恶报临头,才知道害怕,因为众人看不到因果的威力,过于迷误;而修行有道的菩萨很清楚命运由自己所造,不种恶因,不获恶果,所以不怕今世多苦,因为今世多苦是前世多种恶因的果报,受苦犹如还债,债还清,苦亦尽;只怕今世多种恶因,来世还要再获恶报,那就沉沦于苦海,永无尽期了。所以佛教根据因果定律,揭示出一条造命的大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按佛的教诲去做人行事,必定多福多寿多富多贵,反之,佛说不仅变人要多受痛苦,还会变畜生饿鬼、打入十八层地狱!
关于命运,先哲的教诲最透彻、最圆满,尤以佛的教诲,似乎把人的命运揭示无遗,让人生畏。
谈到命运,不可避免的把这些主流思想所不认同的哲学拿出来了,没办法,因为命运本身就如此玄奥,用世俗的道理无法解释清楚。
此时我的手也写得酸痛,大家的眼睛可能也累了。也许很多人不可能把此文从头读完,那也是各人的缘法。
我要说,其实佛教真不是消极遁世的哲学,佛教总是教人要积极面对人生、积极改造自己的命运。只是,不要过分热衷于追求自己所企望不到的东西,对现世的光怪陆离,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样只问耕耘,不求收获,最终可能会获最大的丰收。到此地步,对于命运,也就可以不必苦苦地寻求答案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