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人的庄子情结

家乡区县: 山东省东明县

在小井乡裴子岩《裴子岩创建明阳寺记》碑刻前,王守义指着念道“……东明夫明邑,在周时为漆园,即庄周为吏处,汉初为阳武县户牖乡……”。

在县志办工作期间,王守义主持编著了《东明县地名志》、《东明县志》、《东明人物萃编(第一辑)》、《东明县科技志》等多部志书;退休以后,他又先后参编了《东明县人大志》、《东明科技英才》、《东明十大历史名人》、《黄巢》、《延绵半个世纪的思念》、《永恒的记忆》等大量书籍。

王守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有如此的心境去干自己喜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而对于庄子的痴迷研究,更是多少年来始终放不下的一种心境。这些年来,他总结自己对庄子研究的遗存发现,用“四个一”比较贴切,即:一本族谱,一座桥,十一块石碑。

一本族谱,也就是《庄氏族谱》。

一座桥,是普河桥,即东袁旗营桥。2007年6月21日,王守义接报称在县开发区东袁旗营村发现一块明代重修普河桥古碑和一座石拱桥。他即刻骑上自行车就赶了过去,纵观石碑和古桥的前前后后,王守义没有发现什么,把拓片拿回家,仔细揣摩研究,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此石碑系明嘉靖38年(1559年)重修普河桥碑记,距今已400多年,据古漆园遗址(裕州屯村)4华里左右,翻阅《东明县志》乾隆二十一年版(1756年)记载:“普河桥离东明县城东南八里。”查《辞源》:“濮水又称濮河、濮渠、普河。庄周垂钓就指此河。系黄河的分流,源水一是河南封丘、二是河南原阳,流经巨野泽。”查《辞海》:“濮水古水名,春秋流经卫地,上下游各两支,从河南滑县分两支流入东明。”这一发现,让王守义豁然开朗,他坚信,这就是庄子垂钓濮水的真实再现,流经东明北有濮阳、临濮等地名可以佐证;以前南支流流入东明一直没有找到有力佐证,这一古石碑与古拱桥的发现,填补了历史空白。

十一块石碑,王守义从1981年发现“先贤庄子例应优免差徭碑”开始,这些年来,他一共发现东明县与庄子有关联的石碑共计11块。11块碑,王守义用手指头一块块地数着,犹如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一样,每一块石碑他都能讲上很长时间,每一块碑都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每一块石碑就是一连串的故事。2007年7月,东明县小井乡裴子岩村村民发现一块巨大石碑,王守义闻讯后急速带人赶到那里,看到是一块《裴子岩创建明阳寺记》碑,该碑文为明万历壬子(1612年)四月创建明阳寺碑,碑中记载:“……东明夫明邑,在周时为漆园,即庄周为吏处,汉初为阳武县户牖乡……。”这块石碑为200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东明县“全国庄子故里及生平思想座谈会”提供了确凿、充分的依据。

2008年11月7日至10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了“首届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庄学研究的一次盛会,王守义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他不仅作了《庄子故里在东明》的书面发言,还作了近10分钟的重点讲述,得到了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特聘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鼓应,瑞士日内瓦大学毕来德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赞誉。这次庄学研究会有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和港、澳、台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瑞士等研究庄学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堪称庄学研究的鼎盛会议。

徜徉在庄子研究的海洋里,王守义不知倦怠,不知春秋,他不顾身体多病,戴着老花镜,手拿放大镜,又是翻资料,又是写笔记,每天都要忙活到很晚,满头银白的发丝遮不住岁月的沧桑,记忆的闸门也愈来愈深。王守义的庄子情结犹如一根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他正沿着这根丝线,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完,他说,我的后半生交给了这根丝线。(

静守这份情(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