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井(场)古戏楼始建于明代嘉义年间(1626年)。到明末崇祯7年(163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部入川,设立四川总督府,派兵攻入保宁(阆中),守部驻扎凉水井一带打富济贫,深得民心。因当年战乱频繁,戏楼被焚。直到清同治13年(1862年)恢复重建。戏台顶楼横梁柱上书有“大清同治13年(1862年)岁次甲戌月,工匠师安国福建”,至今还依稀可辨字迹。
凉水的古戏楼设计邪典、美观、威武雄壮,戏台 内外雕龙画凤,人物花鸟,惟妙惟肖;舞台檐际垂柱上,刻有木质文武魁星各一尊;楼内塑有水浒“三官”神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楼顶筒瓦飞檐,四角凌空,每角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自摇摆,其声激越悠扬,恰似仙乐伴奏,荡气回肠。解放前各路戏班演出时,逢场天观众可达数千人之多。1933年红四方面军攻克阆中后,由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在戏楼柱脚石墩上刻有“只有苏维埃才能推翻帝国主义”标语,至今保存完好,为古戏楼增添了革命历史的光辉风彩。经传,全市48个乡场戏楼中,凉水古戏楼名列第一。可惜这座古戏楼在“文革”破四旧对戏楼内外各类壁画、人物花鸟雕塑、四角铜铃全部被毁,解放后多次修缮,现已作文化、学习、文娱表演之所。1992年,市人民政府定为“县级保护单位”。这座古戏楼历史悠久,造型别致,实属不可移动文物,可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恢复原貌,需请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投入,才得以实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