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风景区山坳里,有一座红墙碧瓦、飞檐翘角的宏伟建筑,这就是阆中人民为世代引以为骄傲的抗金英雄、岳飞的爱婿张宪修建的祠宇,名叫张烈文侯祠。每逢清明等节日,不少阆中人都要到这里虔诚地点燃香烛,膜拜张宪这位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降生在阆中古城南郊锦屏山脚的张家大院里。这张家是当地大姓,喜得贵子,自然是万分惊喜。从张宪会说话起,家里就教他习文练武。小张宪对武术情有独钟,父母见他不是吃笔墨饭的料,便也无可奈何,只得从利州为他聘请武术名师教他武艺。到张宪15岁时,马上马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得到张宪这员虎将以及他新收伏的这支生力军,岳飞大喜过望。岳飞治军有方,部队纪律严谨,战斗力很强,堪称是南宋朝廷的擎天柱。张宪在岳飞元帅麾下,也渐渐崭露头角,曾先后率部配合岳飞大破曹成,平定湖北荆襄一带叛乱。叛军头领郝政率败军逃到湖南沅州,人人头蒙白巾,人称“白巾贼”。张宪一鼓作气,活捉了郝政,并招降了郝政手下两万多士卒。张宪赤胆忠心,骁勇绝伦,深得岳元帅器重。岳飞先将他收为义子,后将女儿银屏嫁于他。每有征战,张宪常与岳云率部先行打头阵。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杨再兴率军在小商河抗金遇伏阵亡,张宪增援而至,大破金军精兵八千佘人。张宪部下徐庆、李山又在河南临颖东北出击,斩敌六千余人,获战马一百多匹。金军元帅兀术连夜逃跑,岳家军遂乘胜追击,一时中原民心大振。从此,张宪率部战颖昌、克陈州,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建奇功。金兵只要一见张宪旗号,便落荒而逃。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风雨交加,28岁的张宪与岳飞父子被杀于杭州风波亭。狱官倪完有正义感,与义士王能、李直暗地买了棺材,将英烈入殓,悄悄抬到西湖边,葬于栖霞岭下。绍兴三十三年,孝宗即位后,为了平息民愤,抵抗金兵入侵,岳飞冤案才得到昭雪。恢复张宪原副统制,追封张宪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宁远军承宣使。
张宪屈死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张宪的故居建祠祭祀,亦名“张烈文侯祠”,简称“张宪祠”。清朝同治年间,张宪的37代后裔潼关总镇张顺在锦屏山脚张宪故居前修建了一石牌坊纪念张宪,牌坊门楣有一道“忠义垂范”四个大字的匾额。后来,石牌坊虽然在“文革”时期被毁,但张宪忠正不阿、以死报国的精神却在家乡阆中人民心中树起了一道永远的丰碑!屈死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张宪的故居建祠祭祀,亦名“张烈文侯祠”,简称“张宪祠”。清朝同治年间,张宪的37代后裔潼关总镇张顺在锦屏山脚张宪故居前修建了一石牌坊纪念张宪,牌坊门楣有一道“忠义垂范”四个大字的匾额。后来,石牌坊虽然在“文革”时期被毁,但张宪忠正不阿、以死报国的精神却在家乡阆中人民心中树起了一道永远的丰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