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历史

家乡区县: 梅州市丰顺县

县名:丰顺县
拼音:Feng Shun Xian
方言译名:Hongsoon
邮编:514300
区号:0753
方言:客家话与潮州话
行政隶属:广东省梅州市
区政府所在地:汤坑镇

地方印象

1、著名侨乡:华侨逾40万,主要旅居泰国。丰顺籍华侨大部分归属潮州籍华侨中的半山客会馆、丰顺会馆。

2、温泉:方言曰“汤”。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试验站在1970年建于丰顺县城南郊。丰顺是广东省内唯一各镇辖区内都有温泉的一县。

3、山区县:经济不发达,属广东省内少数几个发展最慢的县份之一。

4、客家:丰顺隶属梅州,梅州是著名的世界客家精神家园。半山客:俗称半山鹤,有27万多人左右属半山客。广义半山客:丰顺境内所有客家可统称半山客。

5、潮州:丰顺原隶潮州,民国时属汕头,1988年以后属梅州市。福佬:俗称鹤老或学老,有近14万人属鹤老。鹤老人的语言又叫潮州话。

历史沿革

•县名来源:丰政都,潮州府海阳县光德乡丰政都,亦以丰溪为名。

•地方渊源:唐朝初已在潮阳郡海阳县境内设立了丰政都、蓝田都、清远都。现县域主要为清朝从潮州府各县析地而置。丰政都,旧县城丰良源于丰政都;清远都,潮州府大埔县滦州乡清远都(白芒社);蓝田都,潮州府揭阳县崇义乡蓝田都(金瓯砦),现县城汤坑于1961年析自揭阳县。

•详细描述:

丰顺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当时,两广总督鄂尔达巡视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通判府(在今丰良镇)后,上表具奏户部,应请丰政一都,并割嘉应、大埔、揭阳各邻近田粮户口,于通判府城地方开设县治。乾隆三年,准析海阳丰政都一、二、三图,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和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的径心、环清、建桥三堡等田粮户设置新县。钦定县名丰顺。县署驻丰政都汤田(今丰良镇)。

“丰顺”之名,由来已久,据县志载:明崇祯初(1628年)已有丰顺营设置;又据丰良东关坳石刻:清顺治九年(1652年),里人吴六奇立的“金汤巩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丰顺吴府四字。建县后,始属广东省巡抚、两广总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备道。辛亥革命后,属广东省政府潮循道。民国廿五年(1936年)属广东省政府第五行政区督察专署(潮汕区)。解放后属兴梅专区专员公署,县治由丰良迁汤坑。丰顺是梅州辖区内唯一不曾由兴宁管辖的一县。1953年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属汕头专署。1958年撤销丰顺县,将全县8个公社中汤坑、八乡、丰良、潘田划入揭阳县,大龙华、留隍、黄金、潭江划入大埔县。1961年恢复原建制的丰顺县,县城仍驻汤坑镇,属汕头专区。1976年属梅县地区,今属梅州市。

基本概况

丰顺县地处东经115° 30’ -116° 41' ,北纬23° 36' -24° 13' ,县中心位于北纬23度78分,东经116度18分。丰顺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县城年平均气温21.4°C ,年日照时数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2天。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776.1毫米。县境属山区,山地、丘陵约占93%。韩江纵贯东境,地貌形态以高峻为主,总体是北高南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东临凤凰山,西踞鸿图嶂,韩山耸立。

丰顺县位于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南端,东毗潮州,南邻揭阳,西连五华、兴宁 ,北接梅县、大埔 。是梅州市和赣南、闽西地区通往潮汕沿海的必经之地。县城西距广州475公里,北距梅州111公里,南距汕头70公里,距揭阳海关31公里。全县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快捷,广梅汕铁路 、梅汕高速公路和国道206线贯通南北,县城南端有火车货运站 、客运站。距丰顺最近的机场为揭阳国际机场(距丰顺44公里)。省道1940线、1935线及韩江水流横贯东西。县内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城到各镇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全县总面积2710平方公里,总人口680394人(2007年末)。2007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0.14亿元。电声、资源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该县特色产业。

罗志娟(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