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楼—华光楼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入在天以头。这两句民谚凡我川北父老乡亲无不耳熟能详。只要有远亲或外地游客到来,相互攀谈聊天中就会大侃华光楼而随口吟诵,信口开河之际昂头仰颈,其声调抑扬顿挫面有得色,其意态俨然一副身怀重宝般得自豪。

    华光楼位于古城南面,与嘉陵江对岸的南津关遥遥相对,而阆中又是由陕入川至成都的官府驿道。故华光楼与南津关就成了出入阆中的门户与咽喉。

   据先贤考证,华光楼初建于唐代,后毁于祝融氏,于明代重建,在清朝时又得到修复。唐时该楼名为大观楼,明时为镇江楼,清朝复建后更名为华光楼。儿时的应象华光楼极其雄伟。我家住在嘉陵江之南,有幸随母亲进城,就要从南津关乘渡船过江。只要坐在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碧瓦森森的华光楼。下船后十分兴奋地爬上石梯,抬头仰望,只见楼门高耸,四面飞檐翘角悬吊铜铃铁马,三层硫璃碧瓦檐垂落水金钱,脊座怪兽螭龙,镶翠葫芦宝顶直插云霄。第一次见到华光楼巍莪雄姿所受到的震憾终身难忘

   从唐代算起华光楼倒是倚天而立一千多年,见证了阆中历史兴衰更替,也看到了阆中人民受尽磨难后终于过上了祥和安逸的好时光。但华光楼因何叫华光楼,但凡问遍你周围所有的人怕也回答不出来,包括我本人。因为笔者多年来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从民间询访,史料,典藉,掌故中搜集而苦于毫无结果。在这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要想寻觅到能直接证明华光楼名称由来的实物和史料证据,即或穷经皓首也不一定能找到,同时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即便如此为了探寻华光楼的文化底蕴,我们还是要勉力而为。找不到直接证据我们可以从历史,传统,人文,伦理,民俗,自然诸多方面广为探索,模仿鲁迅先生在“学匪与***考古” 当中使用的近似笑话的方法,用间接材料作为旁证。(鲁迅先生从孔子常年坐车,古代的食物泥砂矿物杂质含量比现代高到孔子主张食不厌精,哙不厌细推论出孔子有胃病。)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就跟农村顽童小水塘捉鱼一样,水塘面积小不能用网,鱼躲在水底又不能发现,于是干脆先把水搅浑,等水在澄清时鱼儿从水底浮出水面,自然就有了目标。

                   
                

胡秋格(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