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宁州百姓还为他立碑颂扬。当时,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诸州县,弹劾了大批官员。到达宁州后,见颂扬刺史美德的人不绝于路,郭翰对人说:“一到州境内,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于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7] 狄仁杰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间自行设立的祠庙,狄仁杰奏请焚毁1700余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豫州刺史。[8]
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六七百人受到株连,五千余人没入官籍。司刑使逼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然后秘奏武则天道:“我本想正大光明的上奏,但似乎有谋逆的人说清之嫌;但是如果我明白什么是对的又不说的话,恐怕违背了陛下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这些人做出谋逆之事并非他们自愿,希望您怜悯他们的不得已。”武则天就下旨赦免了她们的死罪,改为发配到丰州。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父老到郊外迎接,并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到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9]
当时,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李贞之乱,部下将士自恃功劳,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怒道:“你这州官是要怠慢元帅吗?”狄仁杰说:“祸乱河南的只是一个李贞而已。现在一个李贞死了,而千万个李贞又生了。”张光辅不解其意,狄仁杰道:“您率领三十万军队平定叛乱,但是不能约束士兵,纵容他们的暴行,那些无辜百姓死亡惨重,不忍目睹,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等到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就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张光辅无言以对,但是却怀恨在心,回朝后便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后出任洛州司马。[1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