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1年西青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8亿元,同比增长24.1%,是2008年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2亿元,同比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0.16亿元,同比增长2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2︰58︰40。
第一产业
西青区三天津是最大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有悠久的蔬菜生产历史,出产全国出名的“天津大白菜”、“沙窝青萝卜”等,远销东南亚、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普及。保证了四季均衡上市。南菜北引、外销内引使名、特、优、新品种不断增加,空心菜,紫甘蓝、绿菜花,小棚茄子等 64个品种领先占领市场。渔业生产在提高鲤、鲢、草、镛喂养技术的同时,引进扣蟹、元鱼、牛蛙、白鲳、革胡子鲶、叉尾回鱼等名优品种,占据天津市场。西青区被称为天津市的“菜篮子”、“鱼篓子”。
2011年,西青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1.5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农业增加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农产品产量为:蔬菜产量56.8万吨,同比增长3.3%;禽蛋产量0.71万吨,同比增长10%;生猪出栏16.4万头,同比下降15.6%;鱼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9.2%;牛奶产量0.84万吨,同比下降1.3%;生猪存栏10.16万头,同比下降10.5%;奶牛存栏0.36万头,同比增长2.8%。
第二产业
西青区乡镇工业起步于50年代后期,崛起于80年代,是中国乡镇企业百强区县之一,在全国排名第33位,工业总产值平均两年翻一番,确立了乡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995年开始第二次创业,其核心是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变,实现产品高档次,技术高层次,经济高水平,管理高质量,使乡镇企业由资源消耗型转向科技主导型。形成了化工、机械、汽车、金属轧延、医药、纺织、金属制品、等13个大类,32个行业的企业1172家,西青区集体固定资产达46亿元。
2011年,西青区5359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15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增加值270.3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西青区5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共完成产值1357.58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增加值249.06亿元,同比增长16.9%。
第三产业
西青区形成了以市场建设、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品及集散市场、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初步建立起一批以中心城镇和外环线为依托的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先后开发建设了300多万平方米的别墅、公寓式商品房,建成了杨柳青商城、天津家电市场、旧物调剂市场、汽车交易市场、信誉杯家具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西青区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50个,形成了王顶堤、李七庄、中北、梅江四个市场群。年成交达65亿元。其中,红旗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水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
2011年,西青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6.4%,占西青区GDP的比重达40%。西青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79.4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法人单位存款为250.89亿元,同比增加11.6%;居民储蓄存款为303.71亿元,同比增长10.6%。贷款方面,2011年末,西青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26.9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法人单位贷款为370.96亿元,同比增长41.2%;个人贷款为55.94亿元,同比增长10.5%。不良贷款率为0.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