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立江王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宦官刘克明等谋害敬宗,裴度与宦官王守澄、杨承和、梁守谦、魏从简等密谋,诛除刘克明等人,迎立江王李昂为天子。裴度因功加授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其他职位依旧;因辅佐导引的功勋,进阶为特进。当时,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窃取兵权,谋求承袭父职,裴度奏请进行讨伐,经历数年,诛杀了李同捷。裴度于是上疏陈奏:调派军粮不是宰相的职责,请将度支使职权归还各有关官吏。文宗下诏书遵从他的奏疏,进阶为开府仪同三司,实封裴度三百户食邑,裴度不得已而接受。[42-43]
避祸东都
裴度年迈而又多病,自文宗即位后便上疏恳请辞去军政机要之职,文宗对他的礼遇更加深厚。文宗派宫廷医师替他诊断治病,每天让宫廷使臣前去安抚慰问。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六月,文宗下诏褒奖裴度,任他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允许病愈后每三、五日前往中书省一次。[44] 裴度上表辞让,文宗依从他的请求。同年九月,裴度以加守司徒、兼侍中、襄州刺史之职,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临汉监牧等使。[45]
裴度一向有坚贞正直的声誉,侍奉君主百折不回,因而屡屡遭受奸邪之辈的排挤打击,几乎陷于难以摆脱的艰难窘迫困境。到了晚年,渐渐追随世俗以避免身遭祸事。起先,度支盐铁使王播,大肆向朝廷进献财物,希求得到皇帝的宠信。裴度也效法王播,收取无名杂税进献,遭到有节操的士大夫轻视。后又引荐韦厚叔、南卓担任补阙拾遗,以求弥合矛盾扩大自己交结。而后来进用的宰相李宗闵、牛僧孺等不满意他的所作所为,因此趁裴度以病辞官时,罢免了他的相位,然后又将他调出长安任襄阳节度使。之前,在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时,朝廷在襄阳设置了临汉监牧,废毁百姓的农田四百顷,放牧官马三千二百余匹。裴度以牧马数量少、又空废民田为由,奏请朝廷取消这一牧场,撤销临汉监牧使。[46]
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裴度以本职兼任东都尚书省职务,充任东都留守。[47]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月,升任中书令。十一月,发生甘露之变,文宗遭软禁,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的亲属、门生受株连者上百人,被投入监狱审讯定罪,并打算将他们流放。裴度上疏朝廷为他们申辩,被保全、救活的有几十家。[48]
自甘露之变后,宦官当权,士大夫的道统沦丧。裴度因已到辞官居家的年纪,朝廷纲纪又已败坏,不再把仕途的进退放在心上。他在东都的集贤里建立府宅,构筑假山,开凿池塘,竹树荟萃,建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四环,极尽都城的丽色佳境。另在午桥建造了别墅,裁培花木万株,其中修建了一座歇凉避暑的亭阁,名叫绿野堂。引入清水灌注其中,导引分流贯通有序,两岸景物交相映衬。裴度处理公务之暇,在这里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整日酣畅宴饮,放声吟唱纵情谈论,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自娱自乐。当时的名士,都相从交游。每次有名望的人士从东都返回京都,文宗必定首先询问他:“你见到了裴度吗?”[49]
文宗认为裴度虽然脚有毛病,来京朝见不方便,但他精力尚未十分衰减,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五月,又让裴度以本职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诏书发出后,裴度连续上表一再以年迈有病推辞,不愿再掌兵权;要言复诏不允。文宗派吏部郎中卢弘前往东都宣诏说:“卿虽然多病,还不很衰迈,替朕垂衣拱手坐镇北门即可。”催促他起程,裴度不得已而赴任。[50] 易定节度使张璠去世后,军中准备立其子张元益,裴度派使者劝说张元益归朝。[5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