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陕西省地级市)[bǎo jī]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嘉陵江源,中国钛谷,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关中平原西部。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70余年建城史。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大克鼎、盠青铜方彝、墙盘、逨盘、胡簋、折觥、秦公镈、五祀卫鼎及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1-4]
宝鸡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之一,中华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拥有秦岭主峰太白山、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处自然景观。宝鸡也是美食之城,拥有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西府小吃。
宝鸡铁路枢纽是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交汇处。宝鸡也是中国西部工业重镇,2009年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宝鸡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5]
2014年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6-7] 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世佛联”宣布了中英双语《宝鸡宣言》。
历史沿革8000多年前关桃园遗址开启了宝鸡的文明,7150多年的北首岭遗址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5000多年前的炎帝在这里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宝鸡有700余处旧、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市区有距今8000-4000年的先民遗址80余处。除在关桃园遗址(8000年前)发现大量陶器之外,还发现了数十件骨耜。这是在黄河流域第一次发现骨耜。骨耜的出土,说明宝鸡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
宝鸡城市形象宣传片
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1949年7月16日设立宝鸡市,以宝鸡县的城区及郊区为
其行政区域;设立宝鸡分区,驻宝鸡市,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宝鸡市和宝鸡、陇县、千阳、凤翔、岐山、凤县、扶风、郿县8县。
地理环境地形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东连咸阳,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5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秦岭群峰与渭河平原互为映衬,构成了宝鸡市的地貌主体。位于宝鸡市太白县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山峰。 宝鸡市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与其他构造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可分为南部的秦岭褶皱带、中部的渭河断陷带和北部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区3个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秦岭山脉的基础。渭河断陷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和秦岭褶皱系之间,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渭河北部的岐山是以奥陶纪灰岩为主的低山,而渭河南部则是由古老变质岩和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组成的中高山。
同时代的花岗岩组成的中高山。[21] 气候
宝鸡在陕西省的地理位置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调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故里委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