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羹源于诸暨山村,用淀粉含量较高的农作物制作的类似粉丝的食品,用番薯做的番薯藤羹,与番薯粉丝很相近. 藤羹是浙江省诸暨市的小吃。藤,形容其韧;羹,吴越地区形容胶状物的常用词。藤羹必定是煮得爽滑不腻,不硬不糊,恰到好处,配之以笋片、肉丝、雪菜、香葱,味道鲜美,吃得人心里也热乎乎的。
蒸藤羹是流水操作,需要七、八个人一起动手才行,而且也长,米就要浸泡二十四个小时,然后把浸透的米磨成米浆,就可以蒸了。记得小时候我站在边上兴致勃勃地看,那个在灶台上蒸的人把一勺米浆倒进圆圆的竹匾里荡匀,然后放进沸腾的水中蒸二、三分钟,然后把竹匾从锅里捞,拿一只筷子在竹匾四周一划,圆圆的藤羹就脱落下来了。这时候的藤羹叫“活藤羹”。那时的人们总是在“活藤羹”刚出锅的时候在里夹上事先炒好的咸菜或用酱油蘸着吃,那美味真是妙不可言呐。
不过在诸暨农家蒸藤羹可不单单为了吃上两个三个,而是要把湿的藤羹拿到大的竹制烘匾上烘干,由负责烧火的人不断在烘匾下添加红红的炭火。烘干时要定人不时翻动藤羹,免得藤羹粘在烘匾上,或一半烘焦一半未干。烘到不粘手了,就把藤羹一张张叠好,两三张卷在一起用锋利的菜刀把它切成丝状,再盘成团状,一个藤羹刚好煮一碗点心。一个个团状的藤羹有规律地放到竹晒箕上,这时太阳笑眯眯地向辛勤的主妇们致意,男人们也起床了,帮着女人头顶晒箕把藤羹送到太阳下去晒,一般得两三天才能晒干。这男主外女主内的氛围也是诸暨农家一大特色哦。
过去,在我们家乡,蒸藤羹是一件很热闹的事,一般来说,藤羹是招待客人时烧的点心,还有作为送给客人的礼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