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村一小学”,这是我们一直的记忆。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唯一一个县村通车,为一个独立办学为当地建设提供教育力量的地方,当然这只是以前的故事。这里不是誉满神州之处,这里没有所谓的传奇,但是这里是镇宁这个唯一一个村县通车的村落。这地方叫做果寨,我和她满满的都是感情,我也一直不明白可以给老师上头条却为什么不给自己出生的地方也上一个头条。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要给它上个头条!
果寨,尽我所知道的过去,以及现在的一切,我只能说她一直安安静静的陪着时代变化,向着先进迈步,尽管现状还是一般。早在民国时期,先期接受教育的果寨人中一些有志之人走出了这个宁静的地方,至于后来一系列的历史原因是他们走的走,亡的亡;然后我们又归于宁静!回到了依旧的果寨!
果寨的名称由来就是裹住的村庄,任何一个外来者都会发现,村里唯一一条出路,也唯一一条进路,整个周遭都是大大小小的山体围成,呈巨龙盘绕之势;而这个势,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就是卧龙之地,凡盘龙之处自然是人杰地灵!无论是教育和接受教育都是强与附近周遭,当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主要还是我们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规模教学。所以较之其他,确实以果寨村民,更多几分书卷气,几分水浒气;诚然这样的说法或许难以服众,但是这样自我承认是一个从此处离开13年的我或是其他人都永远不会磨灭的。而印象的变化还是包括着“巨龙”围裹的中心的果寨小学跑到了这条龙的尾巴,也就是那唯一进村路的村头,带着我们的教育和视野慢慢的向外再向外扩散......
果寨的山是连体护佑着这个村寨,也是秉承着科斯特地貌的风情,在葱葱郁郁的青翠中不难看见特有的卡斯特石块的样子。在村中最高的山上可以遥看见县城的样貌概况,登高望远,绝佳选择啊!
就在山下,永远不分的山水,在人工沟渠之中安静的细数历史的轮廓,然后进入农田养育着当地几百上千户的人口。返倒水的来源,那是从沟渠尽头的山下的河水中泵上来,也着实是一番壮举。无论山还是水,果寨永远都在诠释着裹这个字眼,其实也就是一个弧形,水的流向也是如此。果寨村的果寨田坝,有一条发源于镇宁县城及其周边小溪的河流经过,该河流可以经过人工改道该村叫水淹窝、小中山口、牛角井等地开凿近3公里的运河,河流就可顺着叫做金竹林的悬崖峭壁直泻而下,形成及为壮观的大瀑布,其宽和高将不在黄果树瀑布之下,不失为发展旅游的巨大优势,且瀑布的对岸缓坡可开辟为很长的观看瀑布和峡谷的便道。而这水留下来又汇入了从另一地方往下而来的大河之中,到了这个沟渠的上游,那里叫做那澡大河,天然之美没有人发现,只是当地的人悄悄的享受着这一自然瑰宝。
山山水水的团团围住,成就了我们的果寨村,裹住的村寨,等待这个世界的有一个精彩桃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