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业

家乡区县: 博爱县

一、工业方面
  一是创新主体培育势头良好。截止2013年底,博爱县通过认定的各级各类企业创新主体2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14家。二是研发平台建设实现突破。新开源、裕华、华美等17家企业先后建设并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新开源公司组建的“河南省乙烯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省厅认定,实现了省级工程中心方面的新突破。2014年,裕华公司组建的“光热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厅认定,成为我县第二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科技项目工作实现突破。2011年以来,全县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4项,列入市级以上项目32项。其中,2012年科技项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5项,列入10项,各级科技资金拨款共计550万元,是科技经费争取最多的一年。2013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得经费支持347万元。
  二、农业方面
  坚持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推进三农工作的同时,加快现代农业的进程。引导农民发展菜、果、牛等优质高效农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50余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2万余分。圆满完成了科技富民网络村村通工程、百乡千村科技直达工程等,全县200余个行政村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全部配齐,县、乡(镇)、村(街)三级网络全部上网,并实现了互联互通。2012年,博爱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成为我县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三、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成立了博爱县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了博爱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博爱办事处、博爱科技成果网、博爱县咨询业协会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成立农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机制。2012年博爱县成功申报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四、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和运行方面
  博爱县已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贷款为支撑,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额每年平均增长31%。
  五、科技人才培育方面
  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示范村、示范户、专业户。截止2012年底,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9521人。全县科技示范户1865户,专业户1468户。同时不断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教育培训,近两年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达98%以上;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923期,培训18万多人次。
  六、科普工作情况
  每年利用“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在全县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宣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近两年来,共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6次,先后发放科技图书3000册,科技杂志2000余本,科技资料、宣传单45000份。同时,还命名了县新华书店,气象局为我县第一批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了全国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加强了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训,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
  七、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2010年以来,先后完成12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9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八、知识产权方面
  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专利申请资金,鼓励申请专利,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1年以来,在全县开展专利消零行动,大力动员企业申请专利,促进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共申请专利396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专利消零企业达89家。2011年申请专利178件,同比增长85%,2012年,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均在100件以上。

多一点开心(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