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江龙舟的歷史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誉江华府佛山市南海九江龙舟的歷史
九江龙舟文化一直延续下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边龙舟赛中,一些人还曾叫九江人替他们参加比赛拿成绩。
但“文革”时期,龙舟活动被扣上“四旧”帽子,被严加禁止,各村老龙舟十毁八九。
一到改革开放,九江率先恢复龙舟活动,锣声重响沙头涌和九江涌,各村举办起龙舟赛。村民捐资造,港澳和海外乡亲也纷纷解囊,为弥补文革旧龙舟摧毁之憾,大造新龙舟四十余艘,且多以旧名冠之。
国门打开之后,佛山与港澳地区的文体交流也骤然增多,龙舟赛成为喜闻乐见的项目。
1984年,九江龙舟队成立,区俭安等26名九江后生仔入选。
1985年的端午节前,17岁的区俭安在九江镇政府集合,准备去澳门比赛,当天晚上激动得失眠了。“从小在家里养鱼,没想到要去澳门比赛,澳门什么样子?比赛难不难打?心里想这想那的。”
但这些九江人一拿起船桨上比赛场,就好想回到老家九江的小河涌里一样随意自如。这支龙舟队首次跻身澳门国际龙舟赛就最终折桂,接下来三年实现四连冠。
1989年开始,南海市队成立,原九江、西樵、沙头、南庄四镇抽调组成,区俭安等九江队员为主。在当时的屈原杯、香港国际龙舟赛等比赛上,南海队独领风骚。
然而,因比赛少,人心散,至1994年南海队左右解散。
复出
澳门四连冠一鸣惊人
■传说
“乡人每夏五月,必斗龙舟”
九江镇由原九江和沙头两镇组成,位于珠江流域西、北两江干流之间,九江人称河涌为江,西江为海,九江是众多交织河流之谓。
九江女子龙舟队教练区俭安是该镇镇南村人,他介绍,因河网密布,当地人出行以舟代步,龙舟比赛亦成闲暇运动。
乡人一般会择吉日,在宗祠或庙宇拜祭龙舟头尾之后,率众将上一年埋在河涌淤泥里的龙舟挖出来,举行起龙仪式。在起龙仪式中,众人祈求国泰民安家顺。
据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九江划龙舟运动已经兴盛,“乡人每夏五月,必斗龙舟”。
上东、下东、大谷、南方、下北、沙嘴、梅圳、新龙、下西等村多有龙舟,通常用坤甸木或格木制造。最长的龙舟是“沙嘴龙王”,长十二丈,其次是“大谷龙王”,长九丈九尺。这两艘龙舟只有当乡间发生非常之事,才起龙划行祈福。
九江龙分赛龙、彩龙两类,赛龙又有传统龙、标准龙、三人龙、五人龙和凤艇等。九江传统龙以坤甸木为构造,木质坚韧、易划、去水快,船头安有木雕龙头,张口见舌,船尾有上翘龙尾,船身饰以彩旗、帅牌、罗伞、七星旗等。
一年数次龙舟会,龙舟在河涌、西江穿梭,按铙舵、张旗打鼓者顶虾公帽、着白笠衫、披绸纱带,岸边人声煊赫。
九江一首竹枝词这样写道:“五月龙舟逐海游,兴来直闹到寒秋;一声鼓响如飞去,人力让他沙嘴头。”
核心提示:近日,经过今年两轮选拔赛较量,广州亚运会国家龙舟队敲定,由一班农民组成的九江男子龙舟队跃升为“国字号”,将代表中国出征本届亚运会。
作为佛山最大的水乡,九江镇的龙舟文化薪火相传,是岭南水乡龙舟文化的缩影。九江的草根龙舟队“划”进亚运,是对岭南乡土文化最好的一种嘉奖。
九江龙舟队的历史浮沉,是岭南乡土文化经受了现代文明冲洗后的一曲壮歌。
■低谷
意外车祸全队元气大伤

■辉煌
职业化运作获取大丰收
在区展辉等人支持下,九江龙舟队重上轨道,但之后一段时间遭遇同行“挖角”,曾一度人才流失严重。
龙舟文化底蕴同样深厚的大沥某企业组建了一家龙舟俱乐部,以高额薪水和奖金广招龙舟好手。2001年,苏伯垣和部分队员被深深吸引,转投该俱乐部。之后两年,熊其国等绝大部分中生代队员也转投这家俱乐部,九江队主力队员剩下不足一半。
于是,九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区俭安和队里元老商议,觉得队伍要发展,不能再局限在九江本地人,提出了“大佛山选材”的思路。
从那时起,潘广德等来自顺德、西樵镇的龙舟好手加盟九江队。跳槽到大沥龙舟俱乐部的苏伯垣、熊其国、潘辉俊等人也纷纷返回来。
2008年初,在获得澳门九江乡亲吴立胜投资的500万元后,九江龙舟俱乐部成立。与以往龙舟俱乐部不同,这家新俱乐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间,训练、比赛期间,员工每月可领3000元,平常是1500元,有社会保险等福利,比赛拿牌还会有奖励。这样给队员减轻了经济压力,训练和比赛更加用心。
随后,这家俱乐部还组建了一支后来名气响亮的女子龙舟队。而九江职校在2006年成立的省内唯一中学龙舟训练基地,也渐出成果,一批年轻人涌现出来。
■救赎
企业家力挺王者归来
龙舟队停了一年之后,1999年春,一个叫区展辉的老板敲开原队长区俭安家的门,说:“兄弟,你们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
30来岁的区展辉与区俭安同在1984年加入九江龙舟队,做一个划手,后于1988年下海经商,成为一个皮衣老板,小有积蓄,龙舟是其骨子底的爱好。
“九江有今日的龙舟队不容易,发生车祸是意外的事,以后训练注意就行了,不要有阴影。”区展辉说。
区俭安一听,跟区展辉说,要重振龙舟队,需要向镇外拉人才,还要解决经费问题。
区展辉当场回应:“钱我出,你们去比赛。”
区展辉1999年和次年自掏腰包每年20万,资助球队重组、训练和比赛,九江镇政府也提供训练场地。同时,九江酒厂也出来承诺,龙舟队若获奖,有奖励。在2004年,因九江酒厂主营“远航”牌双蒸酒,龙舟队更名为远航九江龙舟队。
在当年,香港为庆祝回归,举办了国际龙舟赛,九江龙舟队一举夺冠,标志着元气大伤的王者重新归来。由此至2006年,九江龙舟队共获得该项赛事7连冠。
据区俭安回忆,区展辉挺身相助之后,队员每月可领1500元工资,九江队那几年很辉煌,几乎拿下了所有参加比赛的冠军。
回乡养鱼的区俭安在1997年收到通知,南海在西樵山举办龙舟大赛,各镇可参加,胜者可代表中国参加泰国国际龙舟赛,九江队比赛后摘得入场券。
从那开始,区俭安开始做起了队长。队员在临出去比赛前,暂时将养鱼的活儿放在一边,开始集中训练,每日6点晨跑,增加体能。
出发前一周的凌晨,队员又来到新修的龙高路上晨跑,在烟南桥头到高明桥的转弯处,一辆大 巴车生生撞向28个排成队的运动员,“26个人当场撞飞,4死8伤”。
走在第一排的队长区俭安侥幸躲过一劫,排在后面的苏伯垣却被撞伤,腰鼓劳损,双膝破伤,躺了一个多月才落地。
“当时,我们全打垮了!不仅很伤心,希望和信心也全没了,队友都是平时玩得好的朋友,一下子全没了。”1986年,19岁的苏伯垣加入九江队,与很多伤逝队友都有十几年的友谊。
说起那场车祸,不善言辞的苏伯垣提起此段经历,喃喃低语,眼角发红,依然掩饰不住心里的伤痛。

罗永权(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