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站

家乡区县: 江西省新建县

摘要:

南昌西站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红谷滩新区西部,九龙湖片区。南昌铁路局第一大站,是华东地区最为重要最大的高铁站之一,是亚洲地区高度现代化的高铁站之一,亚洲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昌西站作为向莆铁路和沪昆高铁的始发站和终到站,东端衔接昌九城际轨道交通和南昌站,西端衔接沪昆高速铁路,是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也是中国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客运专线大型客站。该站与南昌地铁无缝对接,拥有高铁专线,公交快线及机场巴士线等,实现无缝换乘。

1、简介

站名:南昌西站

站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片区南部

营运:2013年9月26日(与向莆铁路同时)正式投入使用。

说明:南昌西站为全高铁及快车站,不办理货运业务。南昌西站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共同组成了华东地区四个特大型高铁枢纽站。

1.1功能

南昌西站作为“门户站”,它将与南昌站一起,进一步强化南昌交通枢纽的地位。并与南昌地铁线无缝对接,南昌西站为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昌九城际铁路、昌吉赣客运专线服务,形成国内铁路旅客运输高速化、公交化,并与运营中的南昌站实现明确的功能分划,南昌西站主要负责高速铁路旅客,而南昌站则主要为动车、普速列车旅客提供服务,最终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及国内完善快速、便捷的客运网。

南昌西站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九龙湖新城北部,是向莆铁路和沪昆客运专线上的重要客站,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承担着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地区进入华中、华西的主要通道“门户站”作用,它将与现有南昌站一起,进一步强化南昌的交通枢纽地位。

1.2站内设施

南昌西站建筑总面积达25.89万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积11.4万平方米,分为高架候车 、站台层、站台层、地下换乘大厅、地铁轨道层,共4层,采用“上进下出”的模式,每小时旅客发送量可达到8000人。

1.3购/取票在西站,车票均为“蓝票”

“南昌西站使用了自动验票闸机,所以购买了蓝色磁介质车票的旅客,可以通过自动闸机验票进入站台,而购买了红色普通车票的旅客则需通过人工验票通道进入站台。”南昌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南昌西站先期将启用两个售票处,有人工和自助方式供旅客选择。

在即将竣工运营的南昌西站可以看到,这两个售票处分别为站台层北面的1号售票处和高架层东侧的3号售票处。其中,1号售票处内设10个人工窗口和8台自动售票机,3号售票处内设3个人工窗口和8台自动售票机。这两个售票处均按规定的预售期(18天)发售火车票。为满足旅客的退改签需求,售票处内还设置了退票、改签窗口和无障碍售票窗口。此外,车站也专门设置了制证窗口,供不小心遗失了身份证的旅客办理购票所需的临时身份证明。

值得广大旅客注意的是,不管是人工售票还是自助购票,在南昌西站购、取的火车票均为蓝色磁介质车票,手持这种车票,就能通过自动验票闸机进入站台。

若想体验自动闸机的旅客,不妨先在网上预订车票,开车前再到西站取票即可拿到蓝火车票,否则在老站及市内代售点购、取的车票均为红色票。

此外,乘车旅客可从东、西两个高架落客平台和南、北两侧一层的集散厅进入候车大厅候车,通过48部扶梯、垂直电梯快捷进入站台乘车。同时,出站旅客不再需要出站换乘,在地下换乘层可直接换乘地铁、出租 、广场公交等多种方式离开,实现“零”换乘的交通理念。

2、交通

南昌西站的综合交通也是重中之重。南昌西站地区与区域交通衔接,赣江南大道、学府大道、丰和南大道将进行延伸。同时,区域内多条道路沟通东西,还预留了赣江的越江通道。南昌西站设计交通系统总共5层,由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以及高架环形车道组成。南昌西站环绕中央站房和两侧雨篷建有环型高架桥,全长2.8公里。高架层主要通行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旅客进站可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大厅。高架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有立交,实现了铁路站房与市政交通的连接。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可以选择地面乘车或到地下一层换乘。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与城市铁路连接的车站。南昌西站公交车站紧邻站房南北侧,北侧建成下沉式广场,设有公交车始发站和出租车停靠站,南广场设有公交停靠站。

车站地下二层与南昌地铁2号线(预计2016年竣工)、南昌地铁4号线(预计2019年竣工)衔接,乘坐地铁可以在地铁铁路南昌西站下车,车站就位于火车站的下方,先期开通2号线、4号线车站,内部交通组织方面,规划了三横七纵干道网。从地下二层站台层上到地下一层的站厅层后,在站厅层东西两侧可通过自动扶梯到达地上二层候车大厅,只需约3-5分钟。

南昌西站设有南、北两个广场,为方便旅客停车,两个广场还设置了大量泊位。

2.1公交车到达

从南昌火车站到南昌西客站有19公里路程。如何畅通这19公里?2013年9月22日上午9时,从南昌火车站2路公交车站台,可以乘坐即将开通运营的高铁巴士1线,新型空调巴士从南昌火车站出发,沿途经过十字街、省武警总队、抚生路口、丰和立交4个站点,最后直达南昌西客站。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全程45分钟。如算上4个站点停靠及乘客上、下车时间,预计至少要1小时。

第一批到达西站的公交线路分别为:高铁巴士1号线(高铁西客站——火车站)、机场巴士3号线(高铁西客站——昌北国际机场)、707路(高铁西客站——昌南客运站)、708路(高铁西客站——下罗)、512路(红谷配套中心——高铁西客站——华南城)、233路长班(老福山西——高铁西客站)

2014年9月16日,随着沪昆高铁南昌到长沙段开通,第二批到达西客站的公交线路随即开通,分别为:503路(碟子湖大道——高铁西客站)、高铁巴士2号线(八一广场北——高铁西客站)、222路短班(湾里井岗山停车场——高铁西客站)。至此,到达西客站的公交线路已有9条。

下公交地点是地上广场,下公交地点是地下广场,公交下车点之所以在地上广场,是考虑到西站的整体设计,旅客下了公交车,直接由地上广场进站候车。[1] 旅客出站后,就直接在出站大厅上公交车抵达目的地。

2.2社会车辆到达

对于刚刚建成不久的西站,许多司机朋友都不清楚如何到达,请看以下路线方式:

赣江大道(红谷大道、丰和大道、学府大道、祥云大道)-学府南大道(国体大道、城运大道)-西站大街-西站大街北广场社会车辆入口-北广场-社会车辆地下负一层入口-社会车辆停车场(上客)-社会车辆地下负一层出口-北广场-西站大街社会车辆出口-西站大街-学府南大道(国体大道、城运大道)-赣江大道(红谷大道、丰和大道、学府大道、祥云大道)。

3、设计

按照计划,向莆铁路南昌(向塘)枢纽将在2011年建成投入运营。南昌(向塘)铁路枢纽建设是京九、浙赣两大纵横铁路通道的交汇点,规划的杭南长快速客运专线、昌九城际、向莆线与之接轨。杭南长快速客运专线、向莆线是长三角、闽东南地区进入南昌的主要通道作用。

3.1内部设计

南昌西站是铁路南昌(向塘)枢纽的“门户站”,预测近、远期年旅客发送量1600万人和2400万人,它将与南昌站一起,进一步强化南昌交通枢纽的地位。南昌西站拥有国际领先的设计,其现代化的设计颠覆了以往中国设计的高铁站,并由国内顶级建筑单位——中铁四局施工打造。作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客运车站,南昌西站设备设施自动化程度高,站区范围内大量设置自助售票机、自动检票系统、自动引导系统等自助服务设备。全站共设自助售票机80台,进出站检票闸机196台,其中进站126台,出站70台。西客站候车大厅面积达到11340平方米,最高可同时容纳1万人候车,候车大厅是全开放的空间,不设立分隔的候车室,旅客进入站厅后,可以在候车区域内等候,也可以前往商场购物或到观光平台游览。南昌西站在候车厅的上一层开辟了商场区域,同时在高处设置了可以瞭望整个南昌西站枢纽的观光平台;候车厅内将布置大量绿化,让旅客享受到舒适的候车环境。此外,南昌西站建设中广泛应用太阳能板发电、电能余热利用等多项环保技术,成为南昌市低碳经济示范点。

3.2结构规划

南昌西站地区分为三大片区规划,是红角洲的有机组成,是南昌对外交通的门户,是以商贸、物流、体育休闲等三大服务功能为主体的综合新区。按照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思路,南昌市规划将向莆铁路客运站设置于红角洲,建成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并利用枢纽综合优势,适度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更好地服务长三角、珠三角、服务全国。车站设12站台26线,其中正线4条,到发线22条,包括10个岛式站台和2个侧式站台。站房建筑面积为114500平方米。站房采用线上高架候车结构,包括南北两个站房和高架站房,并在两侧设置站前高架和落客平台。地下设有南北通廊,每个站台的出站口都连接此通廊,该通廊连接西站南北两个广场,2013年9月26日起通廊北部分启用,北部分的通廊还留有地铁2号线的通道。

南昌西站主要有四大职能,包括对外交通职能、商贸物流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生活配套职能。

南昌西站地区结构规划分为三大片区:物流功能区、站前商贸综合区、滨江体育居住功能区。

南昌西站建在红角洲片区南部,生米大桥连接线以南,毗邻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根据规划,杭南长快速客运专线、昌九城际、向莆线在南昌的门户站就是西客站,它承担着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地区进入华中、华西的主要通道作用,预测近、远期年旅客发送量1600万人和2400万人,最高集结人数达8000人,地位与老南昌站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新型客运枢纽站之一。

4、北广场

南昌西站北广场是集商业、商务、金融、文化、酒店、娱乐、公寓等多功能综合的城市副中心区。

南昌西站核心片区整体空间形态围绕西站大街和中轴线布局高层建筑,外围空间相对较低,形成两个层次,高层建筑呈“T”型布局。北广场地区呈圈层化分布,形成裙房、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三级空间形态,为营造中轴线活动空间的开敞空间视觉,规划在临近中轴线绿地形成以连续的裙房和疏散的不超过80米的塔式高层建筑围合,外围形成超高层建筑围合圈层,使城市空间层次丰富,井然有序。

5、南广场

南昌西站南广场建筑面积约8.73万平方米,将建设地面广场、地下商业街,地铁站厅、大型地下停车场、公交枢纽站、地面绿化亮化及其他综合配套管线工程。此外,为配合即将开通的沪昆高铁等线路,南昌西站南广场还建成了汽车换乘、出租车蓄车场等公用交通设施,并建设了大型地下停车场。届时,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就将在这里交汇,让旅客和长途大巴、地铁、高铁在这里实现零换乘。

maomao1994(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