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我们东台的特有美味——鱼汤面。
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鱼儿喝水——又进又出。谈到鱼,自然而然地人们的脑海中很快就会涌现出一些美好的的词句,比如:年年有余,足足有余„„这里的“余”与“鱼”字是谐音,一年忙到尾苦到尾的人们,总希望在年末的最后一天,屋里吃的,用的,穿的还能有些存底。于是,一般在大年三十的这天,我家乡的人们总喜欢在自家的门框上或厅堂正中央贴上鲤鱼的图案。 鲤鱼,灿烂辉煌,庄重典雅,金鳞赤鳍。
古人云:“好事成双”,鲤鱼的图案当然也得成双配对的。到除夕吃年夜饭时,桌上象征着吉庆有余的一条完整的鱼更是必不可少。当然,这条鱼是不能吃的。当吃完年夜饭后,得由家中最年长的长辈,将这条鱼端至橱柜里,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过得更富足宽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说起鱼,当然得提及遐尔闻名,我富庶而美丽家乡的特用鲤鱼制作成的鱼汤面了。可以这样说,到了我的家乡如果你不吃一餐鱼汤面,犹如你去北京不登上长城一样,的确是件憾事呢。
提起鱼汤面的来源,还有一段佳话呢。据传,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御膳房的厨师触犯了御膳房的厨规,被逐出皇宫,流落到我的家乡。初始时,他以卖白汤饺子为生,由于汤鲜味美,所以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顾客一天也比一天多。后来被一家面馆发现,这位御膳房的厨师并被聘用到面馆,改做起了白汤面。做起白汤面后,生意更是兴隆,就因为这口味独特,脍炙人口的汤。
鱼汤面的制作,关健当然在于“汤”了。至于它的制作过程,我是厨艺不精,只知道品尝的。不过,我的一本《江苏市县邑风物丛书》上,就白汤面专作了介绍。它的大至制作过成是这样的:先将买回来的鲫鱼去鳞,去鳃,然后洗干净的鲫鱼放在清水中泡三个小时左右。<注意在泡的过程中,要每隔十五分钟就换一次水。>取出鲫鱼将鲫鱼挂在阴凉处,凉干,然后下油锅炸,并辅以熟猪油,姜葱,虾子等佐料。如以一桌八碗计算,取鲫鱼8.5~9两,长鱼骨,猪骨各三两左右,外配上虾子1~2两,白酱油2两,熟猪油1两,姜葱各1两。制作炸鱼时,不要用猛火,以文火煨煮,直到酥时捞起。熬汤的水一般用河水,井水,还有天落水。汤烧到起厚时即可,用汤筛过滤或沉淀一下即可。因为鲫鱼有‘补虚疗肠之功能’,常食之,大有‘疗补健体之功效’,历来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味香四溢的鱼汤面,欢迎大家前到江苏东台小城来品尝,江苏小城欢迎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