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旦(1885—1966),凉城县麦胡图乡目花村人。从小给地主当长工。20岁那年,在自治区家房后的11亩沙滩地里,栽了8行防风林,挡住了风沙,提高了粮食产量。从此,张清旦的栽树经验在远村近邻广为传开。
张清旦主要在春天3月和秋天9月造林。春秋责任了造林是传统的造林时间。他的体会是;春季风大土干,成活率只能达80%,秋季气候湿润,最宜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在这两季节里,将4岁树苗切成1.5—2.2尺的小节,再根据土壤干湿决定深度,用周围的阳土埋好树,这样成活率就会高。
张清旦发明了雨季造林。195年,县委、政府派工作组到目花村,开展植树造林。春季造林结束后,工作组提出延长造林季节的想法,立即得到张清旦的支持。他回忆了光绪年间一个下雨天,在院里试植柳树成功的事,说雨季造林能行。这一年夏天,张清旦带领40多名群众,冒雨在西沙梁3天栽了4公顷树。目花人首创历史造林记录。他村造林53.3公顷。1951年,他出席了全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被授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称号。
1958年人民公社后,集体的林木增多了,张清旦坚持每天到林地巡视。他成立了护林小组,订立了护林公约,采取了“挂牌”护林的办法。1965年为了完成全县造林任务,他亲自种树1.33公顷,并带动全村植树133.33公顷。从1949年到1965年他和目花人一道共造林726.66公顷,造防护林带9道,农田防护林28道,护渠林3道。
1966年3月,张清旦病逝,终年81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