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大庙,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据说求功名非常的灵验,所以每年一到考试的季节,就香火特别的旺。
成都出发,一马平川的成绵高速,从成都到绵阳只要一个小时,绵阳是个沿江城市,江边餐馆多,河鲜是特色,把车停下,边欣赏江景,边品尝河鲜美味。离开绵阳,过梓潼县城北行往剑阁方向行驶,远远看见山下古柏的地方,就是古道了。所谓“古蜀道”,是以成都为起点,断断续续往北延伸过剑门关、昭化、棋盘关直到陕西。古道在几乎是最好行走的地方开辟出来,据说两千年后的现代公路规划修筑时,曾经想过抛弃它、绕开它,但是无论如何规划勘探都发现这些道路是出川唯一一条不需翻山越岭的坦途。
继续驾车上行,残存的古道与公路并行,路旁边的古柏也时有时无。到了凉山铺,古道就和公路分道扬镳,转弯往右驶入,这段古道车子只能开进去一小段的距离,就要下车徒步行走。古道保留得非常完整,徒步走在这段古道上,一边是凌空的悬崖,一边是山边的岩石,为了防止马受惊掉落下去,在古道的路边砌了一段石头墙,这里就叫“拦马墙”,是整个古蜀道上唯一砌护墙的一段,这也是整段古蜀道上保留比较完整的一段。
从这里到清凉桥约4公里的路程,经常可以看见当地人挑担子步行到山下的剑阁老城去赶集,从此徒步到县城大概需要3小时。偶尔挑担而过的布衣乡民从眼前行走,见面打个招呼问个好,恍惚间好像回到古道喧闹的某个朝代。那纷繁而来的过往人群默默地从面前的古道上飘过,或贩浆,或砍柴,或官役,或商人,都转眼消失在茫茫的森森古柏树荫里……从拦马墙古道返回,我们回到车上继续前行,翻过山梁,剑阁老城就在山谷里。这里也是个古城,始建于东汉,因诸葛亮在此开石建阁道而得名。这一路三国的故事随手可拾,路边更是星罗密布着蜀国的忠烈们的遗迹,或坟冢、或祠堂、或古镇,延绵不绝……
从大柏树到著名的剑门关是转眼间的事。剑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地理上它处在大剑山“七十二峰”的断裂峡谷处,峡谷两边摩天石壁拔地而起,中间仅有20至50米宽的峡缝,形似敞开的大门,史称“剑门”,金牛古道就从这剑门中通过。历史上剑门关被视为蜀北之屏障,秦蜀之咽喉,民国时期修筑川陕公路为了让路而将原关楼炸毁,在公路的西侧重新修建
不同历史时期古蜀先民们在秦巴山中开凿较著名的古栈道有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而这大名鼎鼎的每条道都有无数个谜。栈道时常会受到山地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如暴雨、山洪冲坏路基,溜山滑坡堆塞道路等等。但对它最彻底最残酷的破坏,却每每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千百年来,栈道修了毁,毁了修,修了再毁,毁了再修。
褒斜道最盛时其熙熙攘攘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唐人刘禹锡曾这样描述:“栈道盘虚,下临咸尔呀,层崖峭绝。柄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栏。狭径深泾,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宵夜不惑。郗曲凌层,一朝坦夷。……繇使行者忘其劳,吉行者余其躯,孥行者家以安,货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茧,乘行者蹄不剜……”。
翠云廊是古蜀道上最美丽的风景线。“三百长程十万树”的千年古柏,株高叶茂,生机盎然。追根寻源,翠云廊的千年古柏究竟是谁栽植的呢?
民间传说三国蜀汉时期,张飞守阆中,为方便往来通讯兵士认路,行人遮阳,便带领兵士植树。逐渐成为数百里的古柏道。后来,人们就把这些柏树称做“张飞柏”。
但史料记载,翠云廊的古柏树并非一朝一代更非一人所植,而是上起秦汉、下至明朝正德年间栽植的。由于历代官民严加保护,剑门蜀道上的古柏长得郁郁葱葱,形成了绿色长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