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客家人生活的重要山脉为罗浮山。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一为东樵山,一为西樵山;一为罗浮山,一为官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顶,海拔1296米,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罗浮山形成始于中生代的白垩纪。它是罗山和浮山合成。大约在8000万年前,这一带的地壳发生断层,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再经过几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逐渐形成奇峰突兀的罗浮山。《后汉书·郡县志》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浮来傅之,故名罗浮。”民间有浮山泛海嫁罗山的传说。东海龙王敖广的青龙公主,清晨眺望南海之滨光华夺目,踏浪到南海想弄个明白。原是南海龙王的儿子小黄龙在珠海海滩捡到一颗大明珠,正在虎门海面上玩。青龙公主与小黄龙共戏耍,并私订终身。东海龙王发现后将青龙囚禁在蓬莱仙山的一座孤岛上。南海龙王则将黄龙用铁链锁住,打入罗山的万丈古井中。青龙思念日夜以泪洗面,泪流入海,感动海中巨灵龟,将蓬莱仙山驮向南海来。黄龙挣脱铁链,冲出古井,与青龙女紧紧拥抱在一起,罗山从此与浮山合而为一。罗山最高峰飞云顶为黄龙变,浮山最高峰上界三峰为青龙公主变,中间有铁桥峰相连。有诗记之:“浮山泛海自东来,嫁与罗山不用媒。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